
1、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市场反应分析
短期避险情绪升温表现:事件发生后,市场风险偏好明显走弱,与2025年4月2日对等关税政策公布后情况相似。海外市场中,美国三大股指、富时A50期指走弱,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指数回落,黄金价格持续上涨,指向避险情绪升温。预计2025年下周一开盘后,股票市场或调整,中债收益率或小幅下行。基于历史经验,避险情绪主导市场的逻辑可能持续几个交易日,是大概率事件。此外,避险情绪升温或对商品、股票、债券、汇率产生一定影响。
2、与4月初贸易摩擦事件差异分析
市场学习效应差异:当前与4月初贸易摩擦事件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市场学习效应上。4月初特朗普提出关税政策时,市场完全未预期,其以贸易逆差和逆差率作为关税税率,并提出对全球至少20个百分点的商品加征关税,远超市场预期,导致全球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而当前市场已多次经历特朗普的关税冲击,对同类事件的敏感度降低,形成了一定的免疫能力。市场对同一事件的第二次反应会因学习效应而减弱,因已有相关预期和经历,此次关税言论对市场的冲击预计弱于4月初。
关税政策合理性与落地性:从政策层面看,当前与4月初的差异还体现在关税政策的合理性与落地性上。根据测算,若对美出口加征70个百分点的关税,中美贸易将受到极大影响,近乎脱钩,这一税率已超出正常贸易往来的合理区间。而4月初中美关税曾相互升级,从34个点逐步提升至250个点。当前提出的加征100个百分点关税,远超70%的合理阈值,落地可能性极低。市场通过4月的冲击已认识到,加征10 - 20个点的关税可能属实,但50个点以上尤其是70 - 100个点的高关税,更多是特朗普惯用的谈判策略,即通过极限施压提高谈判筹码,属于‘以打促谈’的手段。
事件性质总结:综合来看,当前这一轮关税威胁更偏向于政治表态,而非实质性政策。其本质是特朗普采用的虚张声势策略,目的是通过提出极端、难以落地但令人震惊的手段,迫使贸易对方在磋商中做出让步。市场可能会再度上演‘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模式。尽管此次仍可能引发一定的调整和避险情绪升温,但基于市场学习效应和对高关税落地性的认知,避险情绪的影响程度将弱于4月初。
3、关税政策长期经济影响分析
历史教训与当前影响:历史经验显示,1930年美国通过的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案表明,高关税不仅难以增加财政收入,还会拖累经济增长、加剧通缩和失业。相关研究(含NBER详实数据研究)表明,高关税加剧了美国当时的下行压力。与上世纪30年代相比,当前特朗普关税力度更强、贸易逆差规模更大且全球化程度更深。在此情形下,大幅提高关税或推升美国进口成本、削弱消费能力并拖累供应链效率。虽短期内或补充财政收入,但代价较大。关税作为间接税,税感不强,看似加征于出口企业,实则可转移至美国消费者,部分美国群体未必清楚最终由自身买单。在美国当前制造业产能有限、劳动力短缺背景下,高关税或致滞胀困境:经济因物价和成本高企而放缓,物价水平居高不下,财政征收难以实现,长期未必能缓和财政压力,甚至可能加剧赤字压力。因此,关税未必是解决财政困局的解药,更可能是毒药。
4、黄金长期配置价值重申
黄金配置逻辑推导:2025年以来,相关研究团队对黄金进行了深度研究,并于9月发布最新深度报告。当前黄金配置的核心逻辑可从多维度推导:首先,美国面临债务高企的背景,私人部门举债难以为继,依赖政府部门举债,现代货币理论得到应用;其次,美元信用持续被透支,因为美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缺失,劳动生产率与偿债能力面临考验,且美联储迫于财政压力持续宽松,削弱美元信用;再者,各国央行在过去三年不断增持黄金以规避政治风险;综合来看,弱美元趋势大概率难以逆转,在此背景下,黄金中长期具备非常强的配置价值,短期或有重演,长期配置黄金是明确结论。
5、贸易摩擦下债市四季度展望
历史策略验证与当前判断:团队于2025年4月发布报告《交易贸易摩擦,债市三步走》,预判债市将走出N字形走势,即先下后上再下:二季度挑战前低至1.6,三季度回调至1.7 - 1.8之间,四季度修复至1.65 - 1.7之间。当前回顾该报告,总体结论无误,但实际过程存在未预料因素,如三季度债市回调主因是权益市场表现良好。尽管如此,团队仍坚持四季度债市修复向下的判断。
贸易摩擦对债市的影响:据宏观组测算,中美关税税率达70%以上时,中国对美出口将基本中断,呈现完全脱钩状态;当前中美关税税率为30%多,若11月1日加征至100%,无实际经济学意义。历史上,中美关税摩擦多通过妥协达成新均衡:2018年通过转口贸易降低实际关税;2025年4月对等关税后,多次给予3个月宽限期(延至7月,后续可能延至10 - 11月),使关税政策未实际实行。基于中美经济深度互补,双方难以完全脱钩,11月可能的领导人会晤或推动谈判让步,最终达成可接受的均衡税率。
四季度债市利好因素:四季度看好债市的因素有:短期避险情绪驱动,参考4月贸易摩擦修复10BP的惯例,当前仅修复3BP,预计下周上半周风险资产回落,黄金和债券等避险资产将上涨;股债关系方面,权益涨跌对债市影响转为高赔率,若权益因贸易摩擦下跌后涨至4000点以上,债市无显著风险,且1.85以上是保险配置的良好区间;基本面与政策支撑,前三季度经济增速5%左右(上半年超5%,三季度预计约5%),四季度因基数效应增速或明显下行;政策层面,央行四季度或宽松,包括10月国债买卖可能落地,若权益表现不佳或通过双降救市,货币环境更友好。综上,预计四季度实债修复至1.7,不排除进一步突破。
6、市场冲击与配置策略建议
事件行为模式解读:当前中美贸易事件中,特朗普沿用《交易的艺术》中‘放大目标-反复无常-漫天要价’的三步策略,目前100%额外加税的恐吓行为处于交易的第一步。市场已熟悉这一路径,称其为‘TAKO交易’,即初期市场恐慌,后续随谈判推进情绪修复,风险资产弹性增大。后续关键节点包括10月底可能的APEC会面及11月初部分贸易时间节点的生效日期,将影响谈判走向。
市场冲击影响分析:当前市场点位和估值高于4月,但背后是全社会ROE逐步触底抬升及科技景气扩散,估值合理。万得全A、沪深300未触及历史峰值;两融规模达2016年以来高位,但未达2015年极端值;仅部分TMT中小股票估值较高。事件对短期情绪冲击大,基本面影响取决于关税实际生效力度,若未达恐吓程度,影响较小。此外,机构对特朗普行为路径、科技景气度的学习效应优于上半年,市场冲击远弱于2025年4月7日或4月上旬。
逆势配置策略建议:短期市场周一大概率低开(恒生科技跌5%、上证50期货跌4%、美股跌3%、中概股回调),建议逆势加仓或看多。支撑因素有政策应对、中美关系缓和、产业资金介入的可能。配置主线首选科技,优先A股硬科技,其在10月三季报前后的景气加速度和确定性优于港股软科技,重点聚焦AI基建领域的算力、储能、存储芯片等。不同期限配置上,短期(1 - 7天)避险关注红利及稳定类品种(煤、油、电、交运、农业、稀土);若关税关系持续升级,中期(周度)关注泛内需;顺周期(如地产链)需等待政策效果落地。
7、10月市场技术面分析与展望
主升浪技术形态分析:本轮主升浪始于6月23日,持续至9月底,历时约3个多月。从市场强度对比看,8月领涨行业为电信加电子,9月领涨行业为电芯加电子,但9月创业板指上涨斜率低于8月,市场整体赚钱效应弱于8月。9月强势题材集中在固态电池、存储芯片、机器人三个细分领域,而8月表现较强的海外算力在9月处于高位横盘状态。市场容量方面,8月有4只100亿以上股票及1只1400亿的寒武纪,9月仅有5只100亿以上股票,因此8月实际市场强度更高。量能表现上,尽管当前市场总成交高于2015年,但自由流通市值换手率仍低于2015年,与2007年差距更大,显示本轮牛市仍为结构性牛市。截至9月底,创业板指高点达3266点,距离2021年7月3576点的高点仅差307点。当前多指数已先后进入横盘状态,包括上证指数、中证1000、中证2000,创业板指节后进入周线级别的横盘区间较为合理。
市场结构与主线切换:权重行业方面,银行指数在7月11日开始调整前已处于历史新高位置,作为上证指数的权重行业,银行既起到平抑指数波动的作用,也成为资金高低切换的标的——卖出高位银行股,买入低位刚加速的行业。主线切换节奏上,本轮行情主线依次为科创芯片、港股互联网(A股为人形机器人)、稀土磁材(港股为创新药)、通信设备,与2019 - 2021年不同,本轮主线切换无明显大跌作为警示信号(2019 - 2021年主线切换以大跌宣告旧主线结束)。牛市中主线行业强势期结束后不会立即转跌,仅会阶段性回撤,最终随牛市见顶同步下跌,例如早期的人形机器人在9月仍有明显冲高表现。
10月市场展望:短期调整方面,特朗普利空消息下,周一市场大概率低开,但周五的大跌已部分消化预期,叠加市场对贸易摩擦的耐受度提升,调整或快速到位。10月强势板块方面,黄金因外盘对贸易摩擦反应钝化,且自身处于主升浪中,确定性较高;海外算力在9月整体整理,预期10月业绩表现较好,有望走强。风险方面,9月已加速的细分行业(如存储芯片)受赚钱效应减弱及主线切换规律影响,10月或进入疲态。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反馈可与平台客服联系处理(微信:wxid_t9ghmwon2fi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