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摩托车行业长逻辑分析
国内大排量增长趋势:国内摩托车行业自2000年起,在200多个大中城市推行禁摩令,受电动两轮车替代影响,过去十几年整体销量下滑。但大排量玩乐型摩托车自2020年后快速爆发,原因包括疫情影响及移动互联网兴起推动的圈层文化扩散,早期小众的摩托车圈通过抖音等平台扩圈。2020-2024年,国内大排量摩托车销量从11万增至40万,渗透率提升至7%左右。对比海外市场,欧洲渗透率为60%-70%,美国超90%,与我国国情更相似的日本2024年渗透率接近17%。而2024年国内450万燃油两轮摩托车销量中,大排量渗透率不足10%,对标日本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大排量结构升级逻辑:摩托车消费呈进阶状态,新手入门2-4年内大概率换车,资深玩家多选择800CC以上产品。2020年后新玩家进入,在2-4年期推动产品升级。从销量结构看,2022年大排量摩托车中400CC以下占比超70%,2024年降至40%出头,400CC以上占比提升至57%。大排量升级带来价值量提升和格局优化,2024年数据显示,250-400CC排量段自主三强CR3仅23%,800CC以上CR3达94%,大排量领域壁垒更高,格局更优。
海外出口增长逻辑:海外市场是近年摩托车行业关注重点。全球摩托车总销量(剔除中国)约4000-5000万,其中250CC以上大排量销量近350万,空间广阔。对标头部车企,本田2024年摩托车销量约1004万,收入1700-1800亿元,净利润约300亿元;而国内春风2024年摩托车销量约30万,收入60亿元,净利润约5亿,成长空间显著。大排量出口销量自2021年开始爆发,重点市场包括欧洲二线(如西班牙、意大利)及拉美部分市场(如2025年的阿根廷)。中国品牌在欧洲、拉美核心市场份额提升迅速,以西班牙为例,无极品牌份额从2024年7月的3-4%提升至2025年7月的9-10%,成为当地第三大品牌;2025年近期,无极首次进入阿根廷销量榜单。中国品牌出海竞争力在于产品力和性价比:产品力在外观和体验上与海外品牌差异不大,性价比突出,且对核心市场需求响应迅速、产品迭代快,出口竞争力较强。未来3-5年,内销大排量升级、结构升级及出口快速提升是摩托车行业可持续趋势。
2、核心个股(春风/隆鑫)分析
春风动力成长逻辑:春风动力长逻辑体现在三大业务成长空间、盈利预测及后续催化点。全地形车业务高端化打开成长空间,中期利润至少翻倍,高端平台对单车利润贡献大于收入和销量。摩托车业务,CF Moto主攻欧美拉高端市场推动中国品牌出海,CF-Lite主攻拉美通路车,上量后将提升销量规模。集合电摩业务处于成长早期,渠道快速扩张,24年底800家,25年中1500家,25年底预计超2000家,27年销量有望超200万。盈利预测上,25年利润18 - 19亿,乐观超19亿;26年约26亿,对应25年PE 20倍出头、26年PE 16倍。以PS估值,26年市值有望达550亿,有30%以上上行空间。后续催化点有:优势Pro美墨加认证进度;下半年摩托车出口销量同比表现;新平台第二款产品Z10发布、ATV换代及26年年款产品推出(竞品提价,公司或跟进)。
隆鑫通用成长逻辑:隆鑫通用长逻辑涉及核心业务表现、基本盘与现金流、资产整合、盈利预测及后续催化点。核心业务上,自主品牌无极25 - 26年销量分别有望达24 - 27万和30万,中期至少50万,与摩托车出海趋势一致;三轮车、全地形车和园林机械景气度好。基本盘业务通路车今年下滑,但利润率不低,过去三年OCF/净利润2 - 3倍,过去年分红率超70%,25年各业务有望维持现金流和高分红。资产整合方面,26年底前完成通机置换,后续整合宗申摩托车业务(24年宗申销量154万,国内第三),整合后有望成国内第一。盈利预测,25年业绩18 - 19亿,26年约22亿,对应25年PE 14倍、26年PE 11 - 12倍,估值低股息率高。后续催化点包括:重要车型DS800及625平台销量跟踪;11月闽南展重磅车型经销商反馈及订单情况;公司近期季度利润强势表现的后续兑现。
3、8月行业及个股数据复盘
行业整体数据表现:8月行业整体销量数据良好,总销量144万,同比增长12%。内销下滑9%,出口量107万,同比增速为21%。大排量细分市场总销量8.4万,同比增长24%;内销3.8万,同比小幅下滑5%;250CC以上大排量车出口4.7万,同比增长64%。内销波动受车企车型推出时间、8月高温及车企放高温假影响,但整体相对平稳。综合来看,8月行业销量数据表现不错。
个股销量表现:个股方面,春风内销和总销量下滑,出口同比增长51%,大排量出口同比增长42%,作为核心利润来源的业务同比增速高,受去年下半年土耳其未发货的低基数影响,整体趋势向好。隆鑫大排量(250CC以上)8月销量1.4万,同比增长29%;内销基本持平;出口7000台,同比增长92%。小排量8月出口同比下滑41%,受塔利卡砍单拖累,但小排量业务单价和利润低,销量下滑对公司收入和利润影响不大,应关注大排量平台上量情况。两家公司8月数据表现不错。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反馈可与平台客服联系处理(微信:wxid_t9ghmwon2fi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