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器人核心标的调研跟踪
新坐标冷锻技术突破:新坐标冷锻技术于2024年1月被推荐,加工速度是车铣磨的10倍以上。该技术经一年半研发,于2025年9月落地,不仅能加工外螺纹,还可加工内螺纹,精度达C3级(超市场预期的C7级以下)。技术优势体现在加工速度大幅提升,内螺纹加工时间从车铣磨的30分钟左右缩短至3 - 4分钟;适用范围覆盖微型丝杠、关节反向式及循环式等大丝杠,全身性丝杠(手上4根 + 身体14根,共50多根)均可应用。技术通过挤压运动保持金属纤维位移,提升表面匀质性和光洁度,进而提高传动效率。当前国内大部分主机厂及Tier 1公司主动接触或处于打样阶段,虽无大批量订单,但因加工时间缩短大幅减少设备摊销和人工成本,产品性价比显著提升,后续有望获更多客户。
中鼎股份六维力矩传感器:中鼎股份近期发布尼比鲁标定价六维力矩传感器及新架构产品。该传感器体积为传统产品的不到一半,便携性高,并配套手持式类六芒星结构标定架平台,解决市场来料检测六位力矩传感器的卡点问题。公司产能储备充足,拥有年产20万台以上的传感器标准化平台,同时共享中鼎集团全球领先的加工设备及国际化质量管控体系。依托中鼎在车端和机器人端的客户资源,以及合肥机器人产业链主地位,后续有望快速获取市场份额。技术层面,公司销售及研发人员来自国内顶尖团队,技术底蕴、性价比及渠道优势突出。
宁波华翔估值与业务布局:宁波华翔持续看500 - 600亿估值,因主业业绩预期上修。公司布局1.7万吨PEEK项目,2025年10月有望落地。管理上,欧洲业务拆分后,公司集中精力提升国内主业管理效率,预计2025年三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此外,关联本体公司宇树、上纬新材市值锚定千亿以上,华翔作为自研制造和锤类核心标的,市值空间较大。
谐波磁场电机进展:国内谐波磁场电机头部团队进展顺利,其电机体积和重量较传统产品减半,解决了传统轴向磁动电机的温升问题,价格比传统及轴向磁动电机便宜一半以上(约300元以内)。单个机器人需72个此类电机,单机价值量约2万元。目前全球仅该头部团队实现量产,并已在国际头部机器人本体厂取得小批量订单,预计有300亿市场空间。
2、粮仓机器人应用前景分析
市场空间与政策支持:粮仓机器人具备较大市场空间。截至2023年底,中国粮食储量达7亿吨,对应历史投资标准为1000 - 2000元/吨,取中值1500元/吨,历史粮仓建设投资总额约1万亿元。当前,该粮仓基建有较大升级改造需求,且属国家“两新两重”支持的新基建项目。
应用逻辑与经济性:粮仓机器人应用逻辑明确且具经济性。作业环境上,粮仓内粮食堆积似沼泽,高度达9 - 10米,人员易陷入,且粉尘大,不适宜久留。效率方面,传统人工平粮需4 - 5人作业一周以上,部分大粮仓需上月,而机器人只需几小时。经济性上,使用机器人可使员工从4 - 5人降至1人,年省成本40 - 60万元,降低成本并避免潜在风险。
合作与产能进展:粮仓机器人合作模式与产能进展清晰。据富佳股份公告,单个粮仓配一个平粮机器人价值量约10 - 20万元。合作关系为富佳股份为新和机器人代工,新和机器人将产品售予中储粮下属地方粮仓,三方合作经公开信息及产品展示验证。产能已达单线日产500台,产品成熟可随时使用,预计2026年将实现万台级出货,业绩兑现快。
3、具身智能ImageNet时刻解读
Behavior挑战赛意义:Behavior挑战赛被定义为具身智能的ImageNet时刻,其重要性可类比2010年李飞飞团队推出的ImageNet数据集对计算机视觉的推动。ImageNet作为公开的计算机视觉数据集,包含超1400万张标注图像、2万多个类别,基于其举办的图像识别挑战赛推动了算法迭代(如AlexNet带动卷积神经网络进入主流视野),间接引发后续AI大模型革命。本次Behavior挑战赛针对具身智能领域,解决了行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其一,统一考题,涵盖家庭场景内1000个日常任务(如烹饪、清洁、整理、叠衣服),合并为50个长时长任务作为核心考题,考验机器人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贴近人类生活动作的能力;其二,统一标准,主要指标为任务完成率(完全达成与部分完成有完成度打分),辅助指标包括完成效率(用时、路径、机械动作)及数据利用率(示范数量与学习速度);其三,统一本体,选用星海图R1PRO(双手操作+轮式运动的人形机器人)作为唯一本体和数据载体。此外,挑战赛开放了1200小时以上、1万条专家示范数据集,细致标注了物体状态、空间关系及自然语言描述信息,为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持。
相关公司投资机会: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机会可从模型训练、端侧落地、操作系统、场景应用四维度梳理:模型训练侧,关注索辰科技,其拥有对标英伟达Omniverse的机器人仿真虚拟训练平台(开物平台、SX Sim),近期获绍兴3000万大单,且单平方公里建设成本超预期,未来推广后或获更大收益;端侧落地侧,能科科技已具备四足机器人全地形跑动的训推落地能力;操作系统侧,东土科技、中控等企业在工厂级AI计算模型有深厚积累,未来或向具身智能领域迁移;场景应用侧,青鸟消防在消防领域布局巡检、灭火机器人,当前处于0 - 1快速提升阶段(暂无需消防3C认证,壁垒未充分体现),未来随产业成熟、认证严格化,智能化龙头将优化竞争格局。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反馈可与平台客服联系处理(微信:wxid_t9ghmwon2fi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