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量子计算投资机会核心三问
美股量子计算公司大涨原因:近期美股量子计算公司表现强劲,头部企业如IONQ等整机或服务公司从上周五到这周四连续5天大涨,其中3家公司涨幅超40%,龙头公司涨幅超50%。这一涨势的底层逻辑是英伟达对量子计算态度的积极转变:年初英伟达认为量子计算商业化落地需15年,致相关美股公司回调;3月左右,英伟达开始与量子计算巨头讨论进展;年中发布二季报(中报)时,黄仁勋宣布其GB300全面接入量子计算,并推出CUDA产品(QUDA),为客户提供量子计算与传统计算的切换选项;上周五,英伟达连投3家涉及离子阱、光量子等技术路线的量子计算公司,推动了美股量子计算公司的大幅上涨。
核心标的财务表现验证:当前量子计算板块核心标的的财务数据已呈现明确增长趋势。量析技术(目前处于受理阶段)中报显示,其合同负债连续三年翻倍,上半年收入接近去年全年收入,利润率达30%-35%;国盾量子在股权结构由中科大控股变更为中国电信控股后,合同负债大幅增长,且其中报披露,其量子计算相关收入端实现3倍以上增长。与其他依赖‘预期炒作’的主题不同,量子计算板块核心公司的收入高度聚焦于量子计算业务,且2025年中报已显示出显著的业绩变化,未来随着‘十五’规划推进及商业化落地,相关公司财报弹性预计较大。
板块空间与催化展望:量子计算板块未来具有显著的扩容潜力与催化支撑。当前板块涉及约4-5个标的,总市值约大几百亿,预计2026年一季度或二季度,随着合肥国仪量子、本源量子等头部企业上市,板块市值有望扩容至2000亿。从估值看,美股量子计算公司此前已达几百倍PS,而国内核心公司(如国盾量子)量子计算业务估值约100倍PS,北交所富士达等公司估值尚未充分定价,对标美股及龙头估值空间,PS维度存在较大涨幅潜力。远期空间方面,据光子盒产业报告,2028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空间预计达370亿美元,中美欧三分天下,中国约占1/3(百亿美元),若龙头企业(如国盾量子)占据20%份额,收入规模或达一两百亿,相较当前2亿收入,存在几十倍扩容空间。后续催化包括头部公司IPO材料进展、‘十五’规划落地、企业中标、各省份量子计算试验产业园建设等,支撑行情持续性。此外,板块当前位置相对其他主题较低,四季度至2026年头部公司上市后,预计将成为长周期中大级别主题。
2、量子计算定义与技术优势
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差异:量子与经典计算的根本区别在于计算单元不同。经典计算单元是经典比特,仅能表示0或1;量子计算单元是量子比特,能同时表示0和1。1个量子比特相当于2个经典比特,2个则相当于4个,10个量子比特信息量达2^10,算力随量子比特数指数增长。以迷宫为例,经典计算机需验证10条路径,量子计算机可同时探索,一次找出最短路径,算力效率远超经典计算,因此被定义为下一代计算革命。
适用场景与中美技术对比:量子计算适用于高超难度问题,如逆向计算、寻找最优解,典型领域有药物研发、化工材料研发等。中美技术对比上,国内与海外头部企业无代际差距。国内本源、国仪量子比特数约1000,与IBM持平;高精度量子比特数方面,海外IBM、Google为105个,国内国盾祖冲之三号同样达到105个,中国对美国基本追平。
主要技术路线与国内厂商:量子计算技术路线未收敛,主流有超导、离子阱、光量子、半导体、中性原子等,各路线均有企业推进。国内头部厂商集中在超导、离子阱和光量子领域,超导路线有国盾、本源;离子阱路线有国仪、华域;光量子路线有博色、图灵。
3、量子计算产业端多维度变化
应用端与商业化进展:量子计算应用正从科研研究拓展至多样化领域。当前已进入专用核心应用示范阶段,量子计算机能达到100多比特算力,可用于药物开发、天气预测等。据光子盒报告,2025 - 2027年市场规模将大幅扩张。商业化方面,2025年1月前,国盾量子大股东为科大;2025年1月,中国电信量子集团控股国盾量子,推动量子计算云平台、超算中心建设。
中美竞争与国产替代:中美量子计算竞争升级,形成欧美中三足鼎立格局。美国对内将量子研发预算从18亿美金提至27亿美金,对外联合欧盟自2024年起禁止向中国出口量子计算机及核心设备(如稀释制冷机),试图维持量子霸权。中国连续三年将量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且国内核心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在此背景下,国内量子计算机应用与研发推广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国产产业链将直接受益。
技术突破与资金端变化:技术端有两大突破:2023年12月,Google发布表面码编码技术,为量子计算机发展提供清晰方向;2024年4 - 5月,D-Wave验证了量子优越性。资金端,中国量子计算融资规模达20亿美元,政府对研发及应用推广提供资金支持。北美投资加速,以英伟达为例,2025年1月其称通用量子计算应用或需15 - 20年,3月组织座谈会,5月接入量子计算,上周连投三家量子公司,反映传统算力厂商对量子计算拐点的认可。
产业变化与财务闭环:产业端变化已映射到核心公司财务数据。2025年上半年,量息技术收入7000余万(接近2024年全年),国盾量子收入5500余万(较2024年上半年接近翻3倍);合同负债方面,量息技术4300余万、国盾量子接近7000万,均较2024年年底大幅增长。这验证了量子计算产业景气度拐点的出现,且具备坚实基础。
4、量子计算推荐标的及产业链
全产业链龙头推荐:推荐关注全产业链覆盖的龙头公司,耐世特电子是全产业链布局的代表公司。
核心上游铲子股:核心上游高价值量环节包括稀释制冷机和同轴线等设备。稀释制冷机价值量占比约30%,作用是让超导量子计算芯片达到接近绝对零度(-273℃)的工作温度,保障计算准确度和能力。因美国及欧盟自2024年起禁止向中国出口该设备,国内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以量息技术为首的公司可对标海外头部产品,量息技术去年在国内市占率约30%。同轴线是连接超低温量子芯片与测控系统的核心传输介质,用于传输微波数据和量子比特数据,需在超低温环境下保持高精度,连接出现偏差会影响操作效果,该环节壁垒较高,北交所上市公司富士达相关业务受益。
估值空间与后续跟踪:从估值角度看,美股量子计算龙头(如IonQ)按2025年市场规模结合市占率,以15倍PS估值;对标国内,即使仅给予10倍PS仍有较大上行空间。若需具体空间测算或详细公司弹性测算,可联系国金机械团队获取。
Q&A
Q:过去一两周美股出现显著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主要原因是英伟达对量子计算产业态度的大幅转变。年初英伟达认为量子计算商业化落地需15年,导致相关美股公司股价深度回调;3月起态度逐步转变,开始与行业讨论进展;年中发布GB300全面接入量子计算,并推出支持量子与传统计算切换的QUDA产品;上周五英伟达通过资本入局量子计算产业,投资涉及离子阱、光量子等技术路线的三家公司,推动头部美股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Q:作为机械卖方应推荐哪些标的?铲子股的报表有哪些变化?
A:可重点关注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一是核心仪器子公司量析技术,其中报显示合同负债连续三年翻倍,上半年收入接近去年全年,利润率达30%-35%;二是国盾量子,其股权结构由中科大控股变更为中国电信控股后,合同负债大幅增长,中报披露量计算收入端实现3倍以上增长。上述公司收入与量子计算直接相关,过去中报已呈现明显变化,随着十五规划推进及商业化落地,其财报弹性预计较大。
Q:量子计算板块的市场及投资空间如何展望?
A:量子计算板块当前约有4-5个标的,总市值大几百亿,国仪量子、本源量子等头部企业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上市,推动板块市值于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达2000亿,当前为布局节点。估值方面,美股相关公司PS达几百倍,国内核心公司国盾量子PS约100倍,和信、富士达等公司估值未充分定价,后续对标美股及龙头估值有较大涨幅空间。远期看,据光子盒产业报告,2028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空间370亿美元,中国占1/3,若龙头企业占20%份额,收入将达一两百亿,有几十倍扩容空间。板块后续催化包括头部公司IPO材料进展、15催化、企业中标及地方量子计算试验产业园建设等,支撑行情持续性;当前板块位置低于其他主题,四季度至明年头部企业上市后,预计为长周期中大级别主题。
Q: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A:量子计算的计算单元是量子比特,可同时处于0和1状态,运算次数随量子比特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经典计算的计算单元是经典比特,仅能表示0或1。例如,破解10条路径的迷宫时,量子计算机仅需一次即可找到最短路径,而经典计算机需10次。
Q:量子计算的优势是什么?主要适用于哪些场景?
A:量子计算的优势在于量子叠加能力,其运算次数随量子比特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显著提升计算效率。目前主要适用于高超难度问题,包括逆向计算、寻找最优解等,典型场景如药物研发、化工材料研发。
Q:中国与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进展对比情况如何?
A:在头部计算能力方面,中国与美国无差距。国内本源、国仪等公司的量子比特数约1000个,与IBM等海外公司相当。在高精度量子计算机领域,海外IBM、Google实现105个比特,国内国盾的祖冲之三号同样达到105个比特,基本追平,不存在代际差距。
Q:目前量子计算的主要技术路线有哪些?国内头部公司集中在哪些领域?
A:目前量子计算技术路线尚未收敛,包括超导、离子阱、光量子、半导体、中心原子等。国内头部公司主要集中在超导、离子阱和光量子三个领域,其中超导领域有国盾、本源;离子阱领域有国仪、华域;光量子领域有博色、图灵。
Q:量子计算产业端有哪些主要变化?
A:应用端从科研用向专用核心应用示范阶段过渡,下游应用领域拓宽,市场需求扩张;商业化方面,国内龙头公司如国盾量子因中国电信量子集团控股的股权变动,推动上中下游产业链打通,促进商业化进程;中美竞争层面,美国提高研发拨款并限制对华出口核心设备,中国连续三年将量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推动自主可控;资金端国内融资规模达20亿美元,政府支持研发和应用推广;技术端,Google发布表面码技术解决纠错问题,DV证明量子优越性,英伟达加速布局量子计算。
Q:核心量子计算公司的财务表现如何?
A:今年上半年,核心公司旗下量息技术与国盾量子收入实现翻倍及以上增长,其中量息技术上半年收入接近去年全年,国盾量子上半年收入较去年同期接近翻3倍;合同负债方面,量息技术与国盾量子分别为4300多万和接近7000万,较去年年底大幅增长。
Q:目前推荐的量子计算投资标的有哪些?
A:推荐标的包括全产业链覆盖的龙头公司及核心上游产值股。核心上游环节中,稀释制冷剂价值量占比30%,国内已实现国产替代,以量息技术为首;同轴线作为连接量子芯片与测控系统的核心传输介质,推荐北交所上市公司富士达。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