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奢侈品牌分类与市场格局分析
重奢与轻奢分类及市场分布:从品类和客单价的四象限划分看,多数奢侈品牌集中在多品类象限。头部品牌销售额差异大,唯一超200亿美元的是LV,100 - 200亿美元的有香奈儿、爱马仕、劳力士和卡地亚。LV和香奈儿是全品类品牌,爱马仕偏皮包,劳力士和卡地亚分别专注手表和珠宝。品类数量或具体品类非决定营收天花板的关键,这五个头部品牌均为重奢。近年经济动荡(尤其亚洲地区)中,重奢品牌高客单价属性使其收入天花板更高,表现优于轻奢。
全球市场格局与发展脉络:当前奢侈品牌市场格局为亚洲第一、美洲第二、欧洲第三。从发展脉络看,60年代起,市场先后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崛起,2005年后中国内地市场崛起。目前全球主要市场已完成三大区域布局。
2、产业链地位与财务特征解析
产业链中游高毛利地位:奢侈品在产业链中处于中游,其上游原料商和下游渠道商毛利率约20%,而奢侈品毛利率通常在70%左右,异常高。
财务指标与ROE特征:奢侈品净利润有方差,源于费用投放策略差异。奢侈品牌多采用高利润率、低周转率模式,ROE落在10%-30%之间,方差较大且未必明显高于大众消费品。
3、历史孵化与品类发展逻辑
历史三轮孵化阶段:奢侈品牌的集中孵化主要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其一为18 - 19世纪欧洲与皇室和贵族相关的奢侈品牌;其二为20世纪工业革命后,以女性思想解放和独立为主题的奢侈品牌;其三为二战后美国经济文化全面腾飞背景下形成的轻奢品牌。
品类孵化共性条件:易孵化出奢侈品的品类需满足以下共性条件:功能偏基础,消费者更关注品牌或故事;社交曝光高频,如成衣、皮包曝光高于家具用品。若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且有特定文化背景形成不可复制的稀缺性,更易形成奢侈品牌。
不同品类规模与格局差异:从品类规模看,成衣和皮具是大品类,珠宝、腕表规模较小。规模由目标客群规模、社交属性及性别中性程度决定,社交属性强、性别偏中性的品类规模更大。从格局差异看,成衣市场分散,因审美变化快,品牌易抓风口推新;珠宝、腕表、皮具市场集中,因推新慢,易形成经典款。具体数据上,珠宝、腕表、皮具的CR5在40% - 50%,成衣CR5约百分之十几。
4、拓展策略与当前市场表现
品类拓展策略:奢侈品牌品类拓展有差异化逻辑。向下拓展香化品类时,成衣起家品牌因风格变化快、难成大单品,拓展必要性强,穿衣服和打扮场景延伸顺利,拓展较早;皮具起家品牌以打造经典款大单品为先,拓展香化较晚,可能在百年之后。向上拓展珠宝/腕表可开拓价格带、提升品牌调性,因可达到高级或定制款级别,如香奈儿、LV等通过收购或自建表厂突破品类。成熟奢侈品牌全品类布局路径:先选规模大、格局分散、新玩家易进入且利润率高的品类(如皮具和成衣)扎根,再向下渗透香化品,向上渗透珠宝、腕表品类,形成全品类布局。
子品牌收购策略:LVMH和历峰集团收购子品牌以强化核心品类为主。LVMH早期收购时装皮具品牌,历峰早期收购珠宝腕表品牌,收购提升了核心品类收入占比,而非分散品类。
当前市场表现与估值逻辑:受经济因素影响,奢侈品牌同店增长普遍下滑,2024年仅有爱马仕和历峰同店实现增长。部分奢侈品牌虽增长低但估值高,因其核心品类品牌势能强,存续性或永续性好。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