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路演时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注册路演时代
已有账号?马上登陆
中国国航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发布来源: 路演时代 时间: 2025-09-05 13:11:57 0

1、2025上半年经营成效与战略进展

安全生产与任务执行:2025年上半年,公司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保两个绝对安全。实现安全飞行146.5万小时,圆满完成多架次专包机飞行任务,践行两个维护,还与国际航协签署安全领导力宪章,提升行业安全水平。

服务国家战略实践:公司积极践行国之大者,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担当使命。执行伊朗撤离、海外文物归国运输、缅甸和西藏地震救援等任务;新开/复航6条国际航线,与阿联酋航空、新西兰航空深度合作;C909首次执行国际航班,C919安全运行,深度参与C929研发;推进北京、乌鲁木齐枢纽建设,与川渝机场战略合作;推进5加n重点项目定点帮扶,获评八连好,可持续航空燃油试点成效居行业前列。

改革与品牌建设:公司扎实推进改革,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构建品牌管理和国际化传播体系。据世界品牌实验室测评,国航品牌价值2,755.76亿元人民币,在国内航空服务业领先。

2、2025中期业绩核心数据

运营指标表现:2025年上半年,集团运营指标表现:客运运力投入1,775.76亿可用座公里,同比升3.37%;旅客周转量1,433.37亿收入客公里,同比升5.23%;客座率80.72%,同比升1.43个百分点;飞机日利用率8.76小时,同比降0.03小时。机队结构上,报告期引进9架飞机(1架A320、5架B7 - H37、1架C919、2架C909),退出5架(1架A330、3架A320、1架公务机)。截至期末,集团有飞机934架,平均机龄10.28年。

财务表现分析:2025年上半年,集团财务表现:营业收入807.57亿元,同比升1.5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亏损18.06亿元,同比减亏9.7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8.31亿元,同比升0.99%;EBITDA为150.01亿元,同比升6.78%。运输收入767.73亿元,同比升0.4%,其中客运收入731.96亿元(同比微升),货油收入35.77亿元(同比升7.48%)。收益水平上,客运收益0.5107元,同比降4.88%(国内降6.32%、国际降0.77%、地区升1.6%);货运收益1.4853元,同比降0.17%(国内升4.25%、国际降2.52%、地区升3.5%)。成本方面,营业成本783.49亿元,同比增1.14%(增8.8亿元),主因起降及停机费(同比增6.5亿元)、折旧(同比增7.94亿元)、飞机保养维修和大修成本(同比增4.3亿元)上升;航油成本同比减28.05亿元(降幅10.34%),用油量上升使成本增约6.06亿元,油价下降使成本减约34.1亿元。

3、行业前景与应对策略

行业挑战与机遇:2025年我国经济展现持续增长韧性,宏观政策积极有为,在此向好态势下,民航运输规模扩大,上半年旅客运输量达3.7亿人次,其中国际旅客同比大幅增长28.5%。但行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国际方面有加征关税、地区冲突和供应链风险;国内方面存在高铁分流和内卷式竞争,这些挑战交织叠加,挤压航空公司盈利空间,客运主业扭亏为盈压力较大。公司积极应对挑战:安全生产上,扛牢安全责任,守牢红线底线,精准预判风险,完善预案,严密预防,提升安全管理的前瞻性、预防性、有效性,深化安全从业人员作风建设,落实全面安全;经营效益方面,生产端确保安全前提下提升飞机可用率,深化国航系协同;收益端灵活增投保价,坚持经营原则,提升做公里收入水平;成本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流程,细化管控成本;客户服务上,围绕旅客个性化需求,打造专业服务团队,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品牌建设;科技创新方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第三代客运收入结算系统全公司投产,建立实时结算模型,实现关舱门即知收入和未来7天收入精准预测,分析准确率提升至99.7%以上,构建票证全生命周期自动账务及票款精细化闭环管理,建立跨功能收入协同管理平台,提升效能,构建数据驱动的全面风险控制体系。

反内卷政策影响:2025年暑运接近尾声,因学生放假早于去年,暑期效应6月底显现。国内民航暑运市场流量同比增长2.8%,受避暑、文旅和边疆三大主题驱动,云南、新疆流量涨幅超7%。国内航线含油平均票价同比下滑近5%,延续量升价降趋势;国航客座率提升弥补部分票价下降影响,整体收入呈旺季特征,客运利润与去年同期略有差距,国际航线表现优于国内。反内卷方面,近几个月民航局等部门联合航司研讨,8月中旬航司制定自律公约,民航局主导的反内卷政策处于推敲阶段,明确控制低价竞争方向,未来将围绕优化资源配置等展开,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短期控规模、中期调结构、长期调价值)。国航积极配合,维护市场价格稳定,提升行业品质。下半年市场预判:供给端,国际航线投入增幅约10%(集中于一带一路市场),国内航线投入增幅约1%(十一关键阶段增投至2%);需求端,国际航线流量稳步增长,工商务旅客集中于一带一路国家,休闲客群集中于短途市场。分区域看,北美市场供需趋向平衡,下半年票价降幅收窄;欧洲市场流量增长但投入增幅大,国航与汉莎加强联营维稳票价,预计下半年票价乐观;东南亚市场当前票价下行,11月后流量有望回升带动票价增长;日韩市场投入和流量增长,入境政策放宽,客源丰富,国航优化投入调整客座率以维稳票价;台北航线连城旅客需求增长,预计下半年价格同比走高。国内航线9月客群切换,看好华东、西南公商务市场,9月公商务流量或明显反弹;十一8天长假推动旅游市场,金九银十成收益提升窗口;冬春行季华南区展会和旅游市场发力,利好广东、海南流量。反内卷要求下,淡季低价竞争或有效控制,供大于求市场底线思维建立将积极影响市场品质。国航持续深耕量价平衡等方面,提升收益及盈利水平。此外,国航针对旅客核心权益,优化退款效率,平均退票退款周期已缩至4个工作日,后续预计提速至2个工作日,强化风险监控与信息追溯,保障旅客退款权益。

4、运营与成本管控措施

飞机利用率与机队管理:2025年上半年,公司飞机日利用率为8.76小时,同比降低0.03小时。其中,宽体飞机利用率同比提升0.43小时,支线飞机同比提升0.25小时,载体飞机同比降低0.08小时。飞机利用率不及去年同期,主因普惠发动机故障及备发航材短缺。截至2025年6月底,机队中装配普惠发动机的A320neo系列飞机共94架,因发动机不可用停场46架,对ASK影响约占公司整体的3%。上半年,通过监控发动机状态、争取备发资源等措施降低停场数量,6月中旬起已陆续恢复8架A320neo系列飞机,但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预计影响运力。此外,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部分国际航班受限,北美航线恢复率不到30%。为提升利用率,年初设定目标,围绕优化航班、飞机、机组资源匹配开展工作:航班上动态调整运力、优化时刻与机型匹配等;飞机上加强状态监控、统筹维修资源;机组上压实训练、调配资源;运行上争取有利环境、强化管控。2025年飞机引进退出计划暂未调整,但因供应链问题,后续将与制造商磋商确保交付,结合实际调整退出计划。

非油成本管控举措: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入可用吨公里224.3亿,同比增长3.8%;营业成本783.5亿元,同比增加8.8亿元,增幅1.1%;每可用吨公里营业成本为3.5元,同比下降2.6%。大项成本方面:航油成本243.3亿元,同比减少28.1亿元(用油量升增6亿,价格降减34.1亿);起降及停机费用106.1亿元,同比增加6.5亿元(起降架次增加);折旧143.5亿元,同比增加7.9亿元(机队规模扩大、飞行小时增加);飞机保养维修和大修成本72.9亿元,同比增加4.3亿元(飞行小时增加);航空餐饮费用20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载客人数增加)。下半年,增投增产将推高成本规模,但单位和非油成本预计下降,机务维修成本或因关税政策增长。公司采取多项成本管控措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聚焦飞机可用率和利用率;加强运行环节管控,航油、起降、餐食等多方面降本;强化资金成本管控,6月末合并带息债务2361.8亿元,同比净减15.6亿元,上半年利息支出减3.4亿元,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强化目标约束、推广灵活用工、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集中采购效能,扩大范围与优质供应商合作;常态化压缩行政费用,实行总额控制,严控差旅会议及办公费开支。

Q&A

Q:如何看待2025年及未来1-2年中国航空业发展前景?中国国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有哪些?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A:2025年我国经济在复杂国际形势下展现增长韧性,宏观政策积极,经济向好,社会信心提升,推动民航运输规模扩大,上半年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其中国际旅客同比大幅增长28.5%。但行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国际层面存在加征关税、地区冲突、供应链风险;国内层面受高铁分流、内卷式竞争影响,叠加盈利空间被挤压,客运主业扭亏压力较大。公司将从五方面应对:安全生产上,扛牢安全政治责任,守牢安全红线底线,强化风险预判与预防,防范复杂环境、重大故障及松懈麻痹风险,夯实本质安全基础;经营效益上,生产端提升飞机可用率、深化国航系协同;收益端灵活统筹增投保价增量,坚持利润最大化导向,强化市场细分与营销管理,平衡票价与客座率以提升公里收入;成本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流程、细化可控成本管控;客户服务上,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上,推动数字化转型,投产第三代客运收入结算系统,建立实时结算模型,优化票证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跨功能收入协同平台及数据驱动风险控制体系。总体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安全为底线、效益为中心、转型为引领,推进战略破局、模式创新、管理提效。

Q:25年暑运情况、反内卷工作进展及下半年市场预判如何?

A:25年暑运接近尾声,因学生放假早于去年,暑期效应自6月底显现。国内民航暑运市场流量同比增长2.8%,受避暑、文旅、边疆三大主题驱动,云南、新疆流量涨幅超7%,山东、东北、甘肃集客能力较强。国内航线含油平均票价同比下滑5%,延续量升价降趋势;国航客座率提升弥补部分票价下降影响,收入保持旺季特征,客运利润略低于去年同期,国际航线表现好于国内。反内卷方面,民航局等部门联合航司研讨形成有效结论,8月中旬行协及航司制定自律公约,政策处于推敲阶段,明确控制低价竞争方向,未来将围绕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秩序、引导价值竞争展开,呈现短期控规模、中期调结构、长期调价值特征,推动行业转向价值竞争;国航配合维护价格稳定,提升品质,具备枢纽资源等优势的航司将确立竞争优势。反内卷核心是打破低价循环,提升服务能力和差异化定位为关键路径,国航平均退票周期已缩短至4个工作日,预计提速至2个工作日,强化风险监控保障退款权益。下半年市场预判:供给端,国航国际航线投入增幅10%,集中于远东、中亚等一带一路市场;国内航线投入增幅1%,十一期间局部增投至2%。需求端,国际航线流量稳步增长,商务客集中一带一路,休闲客集中日韩新马泰;北美市场供需趋平衡,票价降幅收窄;欧洲市场流量增长但投入增幅大,国航与汉莎联营维稳票价;东南亚市场11月后流量回升带动票价;日韩市场投入、流量增长,入境政策放宽,优化投入调整客座率;台北航线需求增长推动价格走高。国内航线9月客群切换至商务与黄金周旅游客,看好华东、西南商务市场;十一长假利好旅游,金九银十为收益窗口;冬春行季华南展会及旅游市场发力,广交会等利好广东、海南;反内卷控制淡季低价竞争,底线思维改善市场品质,国航深耕量价平衡等提升收益。

Q:上半年公司飞机利用率情况如何?受哪些因素影响?公司采取了哪些提升措施?

A:今年上半年公司飞机利用率为8.76小时,同比降低0.03小时,其中宽体飞机、支线飞机分别同比提升0.43小时、0.25小时,载体飞机同比降低0.08小时。利用率不及去年同期主要受普惠发动机故障及备发航材短缺影响,截至6月底,装配普惠发动机的320 neo系列飞机共94架,因发动机不可用停场46架,影响ASK约占公司整体的3%;此外,地缘政治冲突、贸易局势紧张、航权时刻及地面保障限制导致部分国际航班征投受限,国际航线未完全恢复,宽体机利用率虽同比提升但仍有改善空间。上半年通过严密监控发动机性能、争取备发资源、协调维修工位等措施降低停场数量,6月中旬至今已恢复8架320 neo系列飞机,但问题未根本解决,预计持续影响运力。年初设定积极提升目标,通过加强生产组织,优化航班、飞机、机组资源匹配及运行效率推进目标达成。具体措施包括:航班方面动态调整运力投向,优化时刻结构与机型航线匹配,优先提升主力及优势机型利用率,深化国航系协同与客货联动,争投国内热点市场并加快国际航班复航新开;飞机方面加强状态监控与故障排查,统筹维修资源优化停场计划,提高定检效率并拓展外站保障能力以加快长停飞机恢复;机组方面压实训练质量,统筹调配资源优化人员周转以提升出勤效率;运行方面争取有利环境,强化环节管控并增强复杂天气及突发情况应对能力以保障高航班执行率。

Q:今年公司飞机引进退出计划是否有调整?目前面临哪些问题?后续有哪些应对措施?

A:今年飞机引进退出计划暂未调整。疫情后全球航空制造业供应链仍在恢复,存在零部件短缺、发动机降产、飞机交付延迟等问题。后续将加强与飞机制造厂商磋商以确保订单按计划交付,同时结合实际调整退出计划,优化运力布局与航班编排,提高现有飞机利用率,保障生产运营稳定。

Q: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入可用吨公里及营业成本情况如何?

A: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入可用吨公里224.3亿,同比增长3.8%;营业成本783.5亿元,同比增加8.8亿元,增幅1.1%;每可用吨公里营业成本为3.5元,同比下降2.6%。

Q:今年上半年公司各项大项成本的具体情况及变化原因是什么?

A:今年上半年,公司行邮成本为243.3亿元,同比减少28.1亿元;起降及停机费用为106.1亿元,同比增加6.5亿元,主要因起降架次同比增加;折旧为143.5亿元,同比增加7.9亿元,主要因机队规模扩大及飞行小时增加;飞机保养、维修和大修成本为72.9亿元,同比增加4.3亿元,主要因飞行小时同比增加;航空餐饮费用为20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主要因载客人数增加。

Q:如何展望下半年公司成本及非油成本情况?

A:展望下半年,随着民航客运旺季来临,增投增产预计将增加整体成本规模,但单位成本水平和非油成本水平预计下降;受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机务维修成本预计将有一定增长。

Q:公司在降本增效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A:公司降本增效措施主要包括六方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聚焦飞机可用率及利用率,通过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加大租发力度提高可用率;在航季及月度航班计划阶段饱满安排航班,运行阶段提升执行率;发挥新引进飞机耗油及维修成本低的优势,提升其利用率并增投国际航线;优化航线布局匹配机队结构以降低成本。加强运行环节成本管控,航油方面通过航路优化、飞机减重、APU节油实现空中节油,与机场协同缩短地面滑行时间并实施慢车推力滑行降低耗油;起降成本通过规避桥载设备超长使用、争取机场优惠补贴管控;餐食成本通过上线预定系统精准配餐、优化机供品管理及寝具周转利用减少浪费;其他运行成本通过优化生产组织提升航班稳定性,降低旅客赔偿及退改成本。强化资金成本管控,通过集中统筹管控提高自有资金效能,有序压降带息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动态调整美元资金存量对冲汇率风险。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通过强化劳产率目标约束及正向激励、加大灵活用工及业务外包、推进营销/服务/维修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行及人工效率。提升集中采购效能,扩大采购范围,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发挥集团规模化采购优势降低成本。常态化压缩行政费用,行政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总额控制,杜绝无实质内容的差旅会议,严控办公费开支。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