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路演时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注册路演时代
已有账号?马上登陆
兴证地产 新发展模式系列一:保障房——新加坡模式
发布来源: 路演时代 时间: 2025-09-03 15:34:31 0

1、地产新发展模式定义与组成

新发展模式背景与定义:目前政策对新发展模式内容无明确界定,它是长期过程,仍在探索中。未来地产新发展模式可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是好房子,此前系列已详细介绍;二是保障房,实行商品房加保障房双轨制,类似新加坡模式;三是现房销售,北京、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已开展试点;此外还涉及房屋养老金、融资协调、城市更新等关键词。

2、新加坡HDB成立背景与目标

HDB成立背景分析: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成立于1960年,当时新加坡刚实现自治,面临住房短缺和土地资源匮乏问题。自治初期,仅10%的居民拥有像样住宅,住房缺口达十几万套。私人开发商年建设量仅1 - 2千套,供应速度难以满足需求,需政府出面供应低价房源。同时,新加坡国土面积仅700平方公里,约为上海的11%、北京的4%,土地资源匮乏。HDB成立旨在解决住房短缺问题,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现高密度住房布局。

3、新加坡保障房供给与量价机制

供给模式与申请机制:当前新加坡保障房以配售型为主,供应量约为租赁型的四倍,早些年以租赁型为主。2000年前,政府通过人口比例等预测模型控制建设计划,居民满足条件可申请购买;2000年后为避免供过于求,转为BTO(预购)模式供应。BTO模式下,建屋发展局每年2月、5月、8月、11月开放四次申请,申请量达计划量70%动工建设,购房者等待3 - 4年入住,该模式占成交的65%。剩余组屋(类似尾盘或现房)占成交35%,入住时间短于BTO模式。申请与退出机制严格,每个家庭仅有两次申请新组屋机会且只能拥有一套;组屋5年内不可出租,未住满5年出售需按原价卖给建屋发展局,住满5年后可在二手市场出售但需登记,确保组屋用于居住而非投机。

量价确定逻辑:中新保障房定价机制有别,我国配售型保障房采用成本加成(土地加建安成本,3% - 5%微利)的保本微利原则;新加坡新组屋以居民收入为导向,参考房价收入比和月供负担比,以90%首次申请人可负担三房、70%首次申请人可负担四房组屋价格为标准。新组屋房价收入比稳定在4 - 5倍,价格为15万 - 45万新元(约80万 - 240万人民币),新加坡人工作4 - 5年可购买。二手组屋价格相对市场化,由买卖双方商定,房价收入比约5 - 6倍,价格为新组屋的50% - 70%。私人住宅价格更高,新组屋价格约为其20% - 30%。

4、新加坡HDB资金来源与平衡

核心资金支撑:新加坡HDB的核心资金支撑依赖土地、公积金及政府补助制度。土地制度上,新加坡政府有强制征地权,能为HDB长期提供低成本土地。HDB建保障房和组屋时,付象征性低价就能获优质土地,保障了土地供应,且拿地成本远低于私人供地,为新组屋低价销售奠基。公积金制度是住房制度重要环节,强制储蓄助居民积累首付,大部分公积金买政府债券,政府再以多种形式将资金回流HDB,实现间接流入。政府补助是HDB盈亏平衡关键,HDB销售价低于开发成本,政府补助可覆盖亏损。过往政府平均补贴约占HDB销售收入30%,且高于当年亏损额。1960年至今,政府累计补助约550亿新元(折合超2900亿人民币)。

其他资金渠道:除核心支撑外,HDB资金还来自发债和银行借款。HDB作为政府部门,凭强信用发债,利率2.9%-3.2%,应付债券总额约285亿新元,期限5-10年,与组屋开发及回款周期匹配。银行借款规模小,为短期借款,用于补充流动性,规模约20亿新元,利率3.4%-4.2%,与债券规模有差距。总体,HDB资金以政府补助为主,发债次之,银行贷款占比少。

5、我国保障房建设现状与规划

保障房分类与政策:我国保障房主要分为保租房和可售型保障房两类。政策方面,2021年7月提出在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大力增加保租房供给,力争“十四五”期间保租房占新增住房供应的比例达到3%以上;相关文件对可售型保障房作出明确规定,重点针对住房有困难、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及城市需要引进的人才群体,要求在城区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优先探索保本微利、封闭运行模式,实现居者有其屋。目前深圳等城市已落地部分可售型保障房。同时,政策强调收储存量房作为保租房或可售型保障房,保障房是新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