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路演时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注册路演时代
已有账号?马上登陆
东吴汽车 2025年汽车框架培训22期:中国汽研复盘与展望
发布来源: 路演时代 时间: 2025-08-22 09:35:34 0

1、汽车检测行业基本情况

强制检测业务特点:强制检测是车型落地下线到上工信部过程中,对车辆耐久、安全性等检测。该行业市场由每年新车型数量乘检测单价构成,新车型数量基本稳定,检测单价呈持续扩容趋势。该领域壁垒高,仅6家国企有检测资质。

研发性检测业务趋势:研发性检测(非强制性检测)是汽车研发下线时,将部分研发服务外包给相关机构。近年来,因车型下线速度加快,其需求加速增长,与强制检测业务共同推动行业业绩提升。

2、中国汽研发展与产能布局

发展历程与业务拓展:公司上市前以商用车业务为主,商用车检测国内第一。上市后拓展乘用车业务,目前乘用车+商用车检测份额行业第二,占比超20%。2023年并入中国中检,双方在出海等业务协同。

全国产能布局情况:检测行业依赖产能,需台架或道路测试。公司核心产能在重庆大足试验场。去年收购广西南方试验厂,今明年运营。2026年将落地苏州智能制造试验场。公司形成西南、华南、华东三区域布局,适配检测行业因地制宜特性,满足不同区域检测需求。

海外业务布局进展:公司2019年起布局海外标准检测资质获取,2025年组建海外事业部,已与多个海外机构合作推动标准互认和市场拓展。

3、中国汽研业绩与财务分析

收入与利润增长情况:近两年公司收入除2022年受疫情影响出现波动外,其余年份维持近20%的增长。今年来,公司归母净利润维持稳定增长,经营利润率超20%,毛利率超40%,整体表现较为稳定。

业务结构变化:公司上市初期,50%以上的收入来自专用车辆业务。2022年后,随着市场萎缩及公司主动剥离,专用车业务收入占比降至10%以下,目前核心业务为汽车强检业务。

资本开支与收入转化:公司产能投放周期可分为多个阶段:2017 - 2018年核心在建工程项目为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一期工程和风洞项目;2019年后检测产能进入投放周期,带动收入大幅增加;2022年后核心产能投入为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测中心及华东基地项目;2026年将迎来新一轮产能投放周期,两轮产能投放是推动公司业绩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时间点。资本开支到收入兑现的时间约为1 - 3年(大型工程2 - 3年),仅投产首年归母净利润受折旧影响,其余年份呈线性拉动关系。在资产利用效率方面,公司ROE维持在13%左右(福耀ROE超20%、敏实约10%出头、中汽股份约5%);ROA为10%(福耀12%、敏实6%、中汽股份5%),资产利用效率在行业中较高。

现金流表现:公司现金流基本保持稳健状态。2024年因应收账款增加,经营现金流有所下滑,但作为国企,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受影响较小。

4、智能网联检测政策与增长逻辑

智能网联检测政策进展:当前智能驾驶检测多为推荐性GB/T标准,如自适应巡航(ACC)、TGA等,非强制检测。2025年6月,华为等牵头公示智能网联安全标准,预计今年落地、明年实施,智能化检测正从推荐向强制过渡,行业变化加速。

政策对检测市场的影响:政策推动检测市场规模与模式变化。传统与智能检测单价均为200 - 300万,政策落地将使乘用车检测市场倍增。传统检测为一次性,智能检测含OTA,收费向全生命周期演变,弹性扩大。产能投放与政策落地匹配,中国汽研2022年投24亿建华东总部基地,2026年投产;中旗股份2021年募资14亿建长三角基地二期,2024 - 2025年投产。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检测是稳定牌照生意,随政策从推荐向强制过渡及产能投放,行业将上涨。2026年检测行业将翻倍扩容,后续国VI切国七、召回及安全政策有望出台。参考国V切国VI时检测产能稀缺,检测行业成长逻辑可持续2 - 3年以上。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