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路演时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注册路演时代
已有账号?马上登陆
浙商早八点 黄金半小时 第501期
发布来源: 路演时代 时间: 2025-08-22 09:33:04 0

1、浙江自然投资逻辑分析

核心投资逻辑:浙江自然是盈利能力夯实的户外充气床垫龙头。其老品类(充气床垫)加速拓客与新品类(保温印箱、冲浪桨板)订单导入双轮驱动,共同驱动业绩超预期增长。24年公司收入10亿,净利润1.85亿,未来三年预计收入复合增速35%,利润增速与收入增速同步。

超预期驱动因素:超预期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充气床垫业务,市场原预期该品类因高份额仅能实现15%复合增速,但实际老客户(以迪卡侬为代表)在去库后于24年下半年至25年恢复稳健增长,收入增速预计回到大单位数到10%;新客户增量预计贡献5个点增长,综合国内工厂未来复合增速近20%,贡献整体35%增长中的15%。二是海外工厂(越南/柬埔寨)业务,越南冲浪桨板因海外无大型竞争对手工厂,依托原有客户关系订单拓展确定性高,迪卡侬维持稳健,bot品牌25年开始贡献增量,其他客户26年起明显增量;柬埔寨保温印箱已有RTIC、Coleman等核心大客户订单持续导入,叠加产能稀缺性驱动北美客户订单集中采购需求,25 - 27年海外工厂复合增速预计达85%,贡献整体增长中的20%。三是三季度业绩拐点,二季度受关税影响客户下单谨慎、出货延后致报表承压,关税落地后客户下单节奏恢复,东南亚稀缺产能订单集中,下半年公司有望重回30%以上高速增长。越南和柬埔寨关税分别为20%和19%,低于国内55%,支撑产品定价稳定。

盈利预测与估值:盈利预测方面,25 - 27年公司收入预计分别为12.7亿、18.6亿和24亿,同比增速分别为27%、47%和29%;净利润分别为2.5亿、3.8亿和4.9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5%、50%和28%。对应估值方面,25年约16倍,26年约11倍,27年约8倍。公司内在现金8.7亿,历史产能饱满时净利润率超20%,大幅优于同行,当前价值被低估。

2、中芯国际推荐逻辑解析

核心投资逻辑:中芯国际是国内晶圆代工龙头,国产AI芯片需求爆发与代工本土化趋势双轮驱动,有望使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

超预期因素:需求端,先进工艺上,云侧AI需求爆发、端侧AI持续成长;成熟工艺上,国内头部晶圆厂凭价格与服务优势,推动海外大客户推进‘China for China’战略,提升晶元代工国产化率。2025年中国大陆成熟工艺代工产能占全球26%以上,需求占比超40%,产能与需求的差距为本地化需求成长奠定基础。近几个季度国内头部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高于海外,佐证本地化趋势利好。供给端,先进工艺因国产设备定制化适配国内工艺路线,良率提升节奏有望超预期;成熟工艺无海外设备管制,可按客户需求稳健扩产。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国内市场或类似,龙头企业更易胜出获超额回报。晶圆代工作为AI芯片产子股,有望持续成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AI行业云侧、端侧需求增长及客户流片本土化趋势下,公司将进入收入与盈利弹性释放新阶段。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52亿、63.70亿、74.56亿,同比增长44.7%、19%、17%。基于2025年8月21日收盘价计算,PB分别为4.5倍、4.3倍、4.1倍,PE分别为135.8倍、114.1倍、97.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风险有:三季度公司业绩不及指引;先进工艺扩产良率突破不及预期;芯片制造本地化推进不及预期。

3、四季度地产板块走势分析

基金持仓现状:目前,基金持有地产股数量处于近5年新低。重仓地产股的基金数量从2020年四季度的372个降至2023年四季度的194个,随后三年维持在200个左右,固收型基金减仓最多。从市值看,基金持有房地产股市值从2020年中报的141亿元降至2025年中报的30亿元,降幅80%,主要跌幅在2020 - 2023年,之后下降趋势放缓,2023年中报后总市值在40 - 50亿元震荡,2025年中报创历史新低。持仓结构上,按高(>30个基金持有)、中(10 - 30个基金持有)、低(<10个基金持有)关注度划分,房地产相关基金持仓头部效应显著。港股近年中关注度股票增多,数量多于A股。

降息影响分析: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与中国政府配套地产政策推动当月地产板块拉升。当前,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失业率上升,美联储鲍威尔等官员表示降息时机成熟,9月有92%的概率降息25个基点。从影响维度看,资金层面,美国降息利于中国宽松货币政策,激发购房潜能、修复房企基本面,也会使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政策层面,2024年9月以来地产政策积极但新开工和投资增速未转正,2025年9月销售面临高基数压力,需政策呵护,潜在发力方向有降息、加强收储资金支持、加强城市更新支持;基本面层面,降息降低房企融资成本、改善财务状况,推动购房成本下降、促进需求修复。

投资建议:在低仓位和降息预期下,有四类投资机会。一是“地产 +”模式标的,兼具安全边际和弹性,如华润置地(地产 + 商业)、建发股份(地产 + 供应链)、建发国际、滨江集团、绿城中国;二是城市更新主力,关注2024年年报账面现金超千亿的4家房企: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招商蛇口、保利发展;三是产业结构变化机遇,包括AMC公司(如信达地产)和内陆城市竞争出清受益的中国海外宏洋;四是防御型地产子领域,商管板块毛利率70%,优先级高于物业,商管代表企业有恒隆地产等,物业代表企业有绿城服务等。

风险提示:主要风险有:房地产量价销售修复可能有压力;2025年四季度地产政策可能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可能不及预期。

4、液冷时代氟化液需求展望

算力变化与液冷趋势:万物互联下,数据量爆炸增长使全球算力需求大增。2023 - 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CAGR超35%。智算中心机柜功率密度攀升,如英伟达架构,H100风冷机柜功耗42千瓦,2024年NVL72液冷机柜达120千瓦,是传统20 - 30倍。传统风冷散热上限20千瓦/机柜,难满足需求。液冷技术提升散热效率,替代风冷成趋势。

浸没式液冷优势:液冷分间接(冷板式)和直接(浸没式、喷淋式)冷却。当前冷板式应用占比超90%,是主流。浸没式节能优势突出,技术成熟、产业链完善。冷板式PUE值1.15 - 1.25,浸没式PUE < 1.1;10兆瓦数据中心PUE降0.1,年节电量876万千瓦时。浸没式使芯片结温降8℃、算力稳定性提12%。预计2030年浸没式冷却液市场9.7亿美元,CAGR21.2%。

化工投资机会:冷却液需绝缘、高导热等特性。浸没式液冷关注碳氢、有机硅和氟碳类,氟碳类无闪点、化学惰性好,是合适的液冷介质。此前氟化液价格高,近年价格下降,需求有望爆发。潜在受益公司中,新宙邦是全氟聚醚龙头,产品可定制且已交付客户测试;巨化股份子公司规划5000吨/年产能,1000吨一期于2022年建成,有7.65万吨r134a制冷剂配额,或用于两相冷板式液冷。

风险提示:主要风险有:智算中心发展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Q&A

Q:推荐浙江自然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A:公司为盈利能力夯实的户外充气床垫龙头,老品类加速拓客叠加新品类订单导入,共同驱动业绩超预期增长。

Q:公司的业务结构及业绩超预期的驱动因素分别是什么?

A:公司主要业务为户外类产品出口,2024年预计收入10亿元,净利润1.85亿元。核心业务包括三类产品:老产品充气床垫在去库存后,以迪卡侬为代表的老客户需求恢复稳健增长;保温箱依托产品与客户优势持续拓展新客户。老品类客户拓展与新品类订单导入的增速均优于市场预期,预计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速达35%,利润增速与收入增速同步。

Q:公司业务的超预期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公司业务超预期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充气床垫业务国内工厂增长超预期。市场原预期该品类因高份额及赛道稳增,叠加新能源汽车放量,复合收入增速为15%;但实际在经历去库后,24年下半年至25年以迪卡侬为代表的老客户恢复稳健增长,同时新客户增量供应比例逐步提高,推动国内工厂未来复合增速近20%,贡献公司整体35%复合增速中的15%。第二,保温印箱与冲浪桨板业务海外产能订单超预期。市场原担忧关税背景下美国客户订单导入的不确定性,但越南冲浪板因海外无大型竞争对手工厂,依托原有客户关系订单拓展确定性高;柬埔寨保温印箱已有RTIC、Coleman等核心大客户订单持续导入,叠加产能高稀缺性驱动北美客户集中采购,预计25-27年两海外工厂复合增速达85%,贡献公司整体35%复合增速中的20%。第三,三季度业绩拐点确认超预期。市场原担忧海外工厂对美销售受关税影响出货节奏及产品定价,但实际二季度订单导入节奏未变;关税落地后客户下单节奏恢复,叠加东南亚稀缺产能推动订单集中,产品定价稳定,公司下半年有望重回30%以上高速增长。

Q:公司业务发展的检验指标及催化剂有哪些?

A:主要包括拓客节奏、新品节奏及财报兑现情况。

Q: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及估值水平如何?

A:2025-2027年公司收入预计分别为12.7亿元、18.6亿元、2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47%、29%;净利润预计分别为2.5亿元、3.8亿元、4.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50%、28%。对应估值分别为当前16倍、2026年11倍、2027年8倍。公司在手现金8.7亿元,历史产能饱满时净利润率超20%,显著优于同行,当前价值低估,客户粘性强,产品延展确定性高。

Q: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有哪些?

A: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关税政策风险及客户订单导入节奏风险。

Q:推荐中芯国际的核心投资逻辑是什么?

A:公司作为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受益于国产AI芯片需求爆发及晶圆代工本土化趋势,有望驱动业绩成长超预期。

Q:中芯国际业绩超预期的逻辑体现在哪些方面?

A:中芯国际业绩超预期的逻辑主要体现在需求端与供给端两方面。需求端,先进工艺领域,云侧AI需求爆发、端侧AI持续成长,叠加国内晶圆厂对AI芯片国产化率诉求提升,同时传统消费电子若后续新品性能卖点超预期推动销量上修,将带来先进工艺晶圆消耗量显著增量;成熟工艺领域,国内头部晶圆厂凭借价格与服务优势,推动海外大客户持续推进China for China本地化战略,国产化率提升,2025年中国大陆成熟工艺代工产能占全球26%以上,而需求占比超40%,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于海外平均水平,进一步佐证本地化趋势利好。供给端,先进工艺方面,国产设备定制化开发适配国内工艺路线,良率提升节奏有望超预期;成熟工艺无海外设备管制,扩产可按China for China需求稳健推进;行业长期马太效应显著,龙头企业更易胜出并获得超额回报。核心驱动因素包括:云侧与端侧AI芯片需求持续成长推动先进工艺扩产;下游China for China战略助力成熟工艺份额提升;先进工艺壁垒高、马太效应强,龙头长期优享行业红利。

Q:当前股价位置的判断如何?

A:股价目前处于半空位置,前期已部分反映晶圆代工行业回暖向好的指引及国产AI芯片放量预期提升的影响,但市场对公司在产能、良率、竞争格局等关键指标的潜在弹性预期仍较保守,尚未充分反映到股价,因此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Q:公司的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如何?

A:作为国内晶圆代工龙头,受益于AI行业云侧与端侧需求持续增长及客户流片本土化趋势,公司将进入收入与盈利弹性逐步释放的新阶段。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52亿、63.70亿、74.56亿,同比增长44.7%、19%、17%。基于2025年8月21日收盘价计算,PB分别为4.5倍、4.3倍、4.1倍,PE分别为135.8倍、114.1倍、97.5倍,维持买入评级。

Q: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A:主要风险包括:三季度公司业绩不及指引;先进工艺扩产良率突破不及预期;芯片制造本地化推进不及预期。

Q:当前基金持仓情况反映出对地产板块怎样的观点和见解?

A:根据2025年基金中报统计,持有地产股的基金数量为近5年新低。重仓地产股的基金数量从2020年四季度高点372个降至2023年四季度低点194个,2023年四季度后维持在200个左右,其中固收型基金是减仓地产股最多的类型。基金持有地产股市值从2020年中报高点141亿元降至2025年中报低点30亿元,降幅80%,其中2020-2023年跌幅最大,之后下降趋势放缓;2023年中报后总市值在40-50亿元震荡,2025年中报达历史最低点30亿元。2023-2025年中报,低配与超配基金比例维持在55%左右。受配置风格影响,持有地产股的基金数量200个或已触底,超配地产基金数量将维持稳定,表明公募持仓层面地产股抛压已尽。按基金持有数量划分,30个以上为高关注度,10-30个为中关注度,小于10个为低关注度,地产基金持仓头部效应显著。分市场看,港股近年中关注度地产股数量逐渐增加,市场认可的弹性较强的地产股数量多于A股。

Q:四季度的降息窗口对地产板块会产生哪些层面的影响?

A:复盘2024-2025年美联储降息与中国房地产政策联动效应,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与国内配套政策形成合力,推动地产板块拉升。当前美联储降息概率升温,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连续低于预期,失业率上升,鲍威尔等官员表态降息时机成熟,CME数据显示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92%。美联储降息对地产板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资金层面,美国降息有利于中国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激发购房需求,修复房企基本面;同时国际资本因美国边际收益降低流出,转向预期差大、收益高的中国资产。政策层面,2024年9月以来地产政策积极但新开工、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未转正,2025年9月销售面积及金额同比增速面临高基数压力,需政策进一步呵护需求侧,年内政策发力方向包括降息、加强现房和土地收储资金支持、加大城市更新支持。基本面层面,降息降低房企融资成本,改善财务状况;同时降低购房成本,促进需求修复,改善房企经营状况。

Q:在当前市场背景下,地产板块的投资建议有哪些结构性机会?

A:在低仓位与降息预期双重背景下,地产板块的投资建议主要聚焦四类结构性机会:一是安全边际较高的地产+模式标的,该模式兼具安全边际与弹性,代表企业包括华润置地、建发股份、建发国际、滨江集团、绿城中国;二是参与一线城市城市更新的稀缺房企,重点关注2024年年报账面现金超千亿的4家企业,包括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招商蛇口、保利发展;三是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新机遇,主要涉及AMC公司及内陆城市竞争出清受益企业;四是防御型地产子领域,商管板块因70%的高毛利率、强韧性及可观股息率优先级高于物业,代表企业包括恒隆地产、恒隆集团、太古地产、希慎兴业、华润万象生活;物业板块则关注账面现金充裕、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如绿城服务、保利物业、中海物业、招商积余。

Q: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A:主要风险来源于三方面:房地产量价销售修复可能承压;2024年四季度地产政策可能不及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可能不及预期。

Q:全球算力需求爆发为行业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A:在万物互联背景下,数据量爆炸式增长推动算力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场预测显示,2023-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超35%。伴随AI算力需求高速增长,智算中心机柜功率密度攀升速度远超摩尔定律。以英伟达DGX架构为例,H100服务器单机柜功率为10.2千瓦,四台服务器组成的风冷机柜功耗为42千瓦;2024年发布的NVL72液冷机柜功率高达120千瓦,较传统数据中心提升20-30倍。整机功率密度提升对机房制冷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传统风冷系统受数据中心建筑面积及单位运营成本等因素限制,散热上限通常为20千瓦/机柜,已难以满足需求。液冷技术通过液体替代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热器件,可大幅提升散热效率,有效满足单点整机柜及机房的高散热需求,其替代传统风冷技术已成为数据中心冷却领域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Q:为何看好浸没式液冷渗透率提升?

A:液冷技术分为间接冷却和直接冷却,当前冷板式液冷在液冷数据中心中应用占比超90%,是主流方案。浸没式液冷节能优势突出,技术趋于成熟且产业链快速完善。未来液冷技术发展将呈现冷板式为主流、浸没式突破及混合制冷过渡的分化趋势。绿色液冷数据中心白皮书显示,冷板式液冷PUE值可降至1.15-1.25,相变浸没式液冷可实现PUE1.1以下的超低能耗;以10兆瓦数据中心为例,PUE每降低0.1,年节电量达876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30吨。英伟达D200芯片测试显示,浸没式较冷板式可使芯片结温降低8℃,算力稳定性提高12%。QY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浸没式冷却液市场规模将达9.7亿美元,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为21.2%。

Q:随着液冷渗透率提升,化工行业有哪些投资机会?

A:冷却液需具备绝缘、高导热性、低凝固点、高闪点、无腐蚀性等特征。浸没式液冷领域关注的冷却液主要包括碳氢类、有机硅类和氟碳类化合物,其中氟碳类化合物因无闪点、不可燃、化学惰性好、与电子元件相容性高、运动粘度适宜,被广泛认为是最适合数据中心液冷系统的材料。此前市场担忧氟化液价格过高影响渗透率,但近年来技术进步和产能提升推动其价格大幅下降,随着浸没式液冷渗透率提升,氟化液需求有望爆发。潜在受益的上市公司包括新宙邦和巨化股份:新宙邦作为全氟聚醚全球龙头,采用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开发系列产品,支持定制化开发,其浸没式液冷产品已交付部分龙头客户测试;巨化股份为国内氟化工龙头,积极布局液冷领域,子公司创氟高科规划5000吨/年聚新冷却液产能,同时拥有7.65万吨R134a制冷剂生产配额,其R134a因安全性和低成本有望应用于两相冷板式液冷。

Q: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A:主要风险包括:智算中心发展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