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荐中航信的核心原因
优质财务与商业模式:推荐中航信的核心原因之一在于其优质财务与商业模式。在20%资产负债率背景下,净利率约30%,ROE长期超15%且稳定。其商业模式为轻资产、低杠杆运营,盈利强且稳定,长期竞争壁垒坚实。
低估的估值水平:推荐中航信的另一核心原因是其估值被低估。2019年以前,中航信估值约20倍;即便经历一定修复,截至2025年7月,其相对估值约15倍。鉴于商业模式和在民航产业中的地位未变,当前估值低于历史中枢,未来有望修复。
2、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历史沿革与定位:该公司发源于民航局旗下的计算机站、计算机中心,早期作为民航局的分支机构。1990年前后,其主要系统基本开发完毕,因当时航空公司多为民航局分支机构,该系统自开发起即为民航产业最基础的基础设施。2000年,公司母公司联合国内所有航空公司发起设立中航信股份,并于2001年登陆港股,截至2025年已近25年发展历程。
股权结构与行业地位:公司股权结构有历史特殊性,国内2000年以前成立的航空公司多为其股东,三大航集团每家持有约10%股权。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国航信集团,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且中国航信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旗下规模最小的央企。因三大航各持10%股权,每家均派驻一名董事会席位,三位派驻领导同时为战略委员会成员,使得航空公司(客户)深度参与公司战略制定。
3、业务分类与核心服务
坐地收租类SaaS业务:第一大类业务为类SaaS的‘坐地收租’模式,核心是提供航空信息基础服务。主要包含航班控制、计算机分销、机场旅客处理三套系统,构成一体化服务体系。航信通过提供这些基础服务实现‘坐地收租’。
基础开发与系统集成:第二类业务为基础开发与系统集成,类似国内计算机公司的软件或硬件外包。主要为机场及其他民航产业提供软硬件系统开发及集成服务。从时间线看,航信1985年建立航班控制系统,服务航空公司;1994年开发结算清算系统;2001年自主研发电子旅游分销系统并通过国家验收,这是里程碑事件,此后各大业务板块系统开发基本完成。
4、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公司资产结构呈轻资产特征,负债主要是应付账款。资产中仅小部分为固定资产,大多是现金和金融资产。2025年7月推荐时,公司现金加金融资产约130亿,且为生息资产,利息收入近2亿,与市场存款利率匹配。资本开支高峰期约10亿,正常年份约5亿,投资必要性低。账面现金持续堆积,未来有望给股东丰厚回报。
盈利修复与增长:收入上,2024年公司收入恢复至2019年并增长10%,2019年前年收入复合增速约10%。利润上,2019年前公司利润增速约11%,快于收入增速;2024年盈利较2019年仍有20%缺口。主因是人工成本上涨,2019年约17 - 18亿,2024年增至25亿,吞噬部分业绩。
分红与估值空间:历史分红比例为30%,2025年3月公司公告,将未来分红比例从30% - 40%提升至35% - 45%。估值上,公司历史平均估值约20倍,当前不到15倍,较历史中枢有较大折价。
5、商业模式与全球对比
全球分销系统(GDS)模式:海外GDS发展可追溯至1950年前,当时航空公司已广泛发展,但机票靠线下代理销售。1950年美航CEO与IBM销售总监提议将计算机用于机票销售,随后各公司开发航班控制系统并接入机票代理人。因早期系统标准不一,效率问题渐显。1980年代,美国两大航空公司开放系统,中小航空公司接入后形成GDS商业模式。该模式类似互联网平台,向航空公司收高佣金,再高额补贴代理人,吸引更多参与方,形成平台经济。国内GDS与海外不同,海外航空公司早于GDS,各公司有自有系统可直连代理人;国内1990年代由中航信一体化开发航班、分销、离港系统,为所有航空公司服务,中航信垄断性强,类似上游基础设施。
全球GDS盈利对比:营收方面,中国航信低于海外GDS企业,因国内收费仅为海外1/5,海外单票收30 - 40元,中航信收6 - 7元。虽中航信业务规模全球第一,但营收不及海外。不过,其盈利能力在全球GDS中领先,高于欧洲Amadeus、美国Sabre等企业。
6、主业与辅业详细分析
主业竞争优势:主业(订做业务)是核心收入来源,占公司营收比例约2/3。该业务具有显著的垄断优势,在国内民航市场的市占率高达95%-99%,仅春秋航空未使用其系统。从价格层面看,订做业务价格由民航局管控,二三十年未上涨,且因边际成本较低,与航空公司协议中约定规模越大折扣越大,导致价格年跌幅在0.5-1个百分点之间,2013年后跌幅有所收窄。价格与业务规模呈负相关关系,若规模提升较快则价格跌幅稍大,规模稳定则价格基本稳定。从业务量来看,其业务量与中国民航客运增长量直接相关,收入随民航旅客运输量、吞吐量稳健增长。
辅业特点与挑战:辅业(为航空公司、机场等提供软件、硬件、系统、数据开发与集成服务)占公司营收约1/3。该业务本质是资源与能力的变现,但具有明显的非标属性,项目规模较小(单个项目几十万到几百万),且无规模优势,属于人力密集型业务,类似劳务外包。在竞争层面,辅业所在的技术服务赛道市占率较低,众多计算机公司参与竞争,行业竞争激烈。盈利方面,尽管辅业收入有一定增长,但盈利贡献相对微薄,其盈利能力低于主业(主业净利率可达30%)。
航旅纵横进展:航旅纵横是中航信2011年内部开发的面向C端旅客的APP,早期主要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服务。2014年,以该APP为核心成立中航信移动公司;2017年完成混改,上市公司持股比例降至约20%;2020年引入美团等战略投资者,商业化进程加速。目前,该APP功能已扩展至机票预订、火车票预订、酒店预订、租车等多个出行相关领域,在商旅客群中普及率和使用率较高,未来在AI技术背景下,有望进一步变革机票代理赛道并提升收益。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