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业X射线检测行业分析
行业量价提升逻辑:工业X射线检测行业量价齐升。数量提升源于下游需求增长,半导体、泛AI、食品药物检测等领域需求向好。价格提升与行业高端化有关,设备升级路径有二:离线到在线,离线设备单台约50万,在线超100万;2D到3D CT,2D低于100万,3D在100 - 600万。因在线和3D CT设备单价高,其占比提升将推动行业价值量增长。量价齐升促进行业规模扩张,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574亿,预计2030年超1000亿,2025 - 2030年年均复合增速约13.3%。
国产替代空间:国内工业X射线检测行业国产替代存在领域差异。锂电检测国产份额达75%,电子半导体、铸件焊接等领域主要被海外厂商垄断,高端市场国内厂商份额不足5%,高端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日联科技核心竞争力
稀缺性与成长性:日联科技是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和射线源双龙头,稀缺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国内唯一既做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又做上游核心零部件射线源的企业;二是国内唯一实现工业X射线源全系列产品矩阵覆盖的厂商,覆盖普通、B管、开管及大功率射线源;三是国内唯一将工业视觉检测设备大批量应用于几乎所有工业领域的企业,包括半导体、电子制造、锂电等。2020 - 2024年,公司成长性良好,营收从2亿增至7.4亿,复合增速近40%;净利润从0.21亿增至1.43亿,复合增速超60%。
3、近期边际变化
新签订单翻倍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翻倍,主要驱动力为下游锂电需求复苏及PCB等泛AI需求增长。PCB检测方面,公司服务于景旺电子、鹏鼎控股等厂商,检测需求集中在漏焊、虚焊及内部结构缺陷,适配高端多层PCB场景。随着PCB制程工艺提升,公司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在多方面实现技术迭代,符合从2D到3D、从离线到在线的升级趋势。针对不同厚度PCB产品,可实现亚微米级2D、2.5D、3D检测,持续提供先进解决方案。
重庆基地投产:2025年6月13日,日联科技重庆X射线检测装备产业基地在重庆璧山区投用,占地75,000平方米,聚焦铸件、焊接及材料检测。
收购珠海九园:2025年6月13日,日联科技以9,075万元收购珠海九园55%股权。珠海九园从事锂电电性能检测设备业务,客户有中车、立讯精密、孚能科技等。收购后,日联科技将填补电化学性能检测技术空白,形成全链条检测能力。
射线源技术突破:2025年前,公司开管射线源未研发、大功率小焦点射线源小批量试制;2025年上半年,二者均批量化出货。
4、未来三大预期差
设备增长持续性:市场担忧未来锂电需求不足或影响设备增长持续性,但日联科技并非依赖单一下游维持高速增长,而是通过多下游领域高增速弥补,历年营收复合增速约40%。核心原因是公司基本实现工业领域全覆盖,受单一下游景气度影响弱。除锂电外,半导体、电子制造、铸件焊接、食品检测等下游有望持续高景气。半导体方面,开管设计员量产使检测设备覆盖范围从封测拓展至晶圆检测环节,叠加行业高景气,未来两到三年无虞;电子制造受益于PCB等泛AI需求,未来两到三年需求稳定;铸件焊接因2025年6月重庆工厂投产(聚焦铸件焊接及材料检测,拓展西北西南航空航天检测),兼具扩产与场景拓展逻辑;食品检测为新兴市场(因重视食品安全近期兴起),全球市场空间达百亿级,当前日联收入仅小几千万(美亚光电2023 - 2024年食品检测收入达1.5亿),基数低,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增速接近翻倍。综合看,上述下游有望支撑公司设备业务在2026、2027年维持近40%的年增长。
射线源利润弹性:射线源对外销售是公司自2023年上市以来的逻辑,但此前因设备友商使用意愿弱、存量射线源少,放量未达预期。当前,射线源放量有两大驱动:一是国产替代加速,工业X射线检测全产业链(尤其高端市场国内份额不足5%)为避免被海外卡脖子,央企、宁德等要求设备厂商使用国产射线源,日联B管射线源性能及稳定性已对标海外,设备友商使用意愿提升;二是耗材替换需求爆发,射线源使用周期2 - 3年,超期影响检测精度,下游替换诉求强。此前因公司2022年才大规模将设备射线源替换为自研,存量少致替换量未起,未来随设备年出货超2000台(自研射线源占比70% - 80%),每年新增1500 - 2000个自研射线源,叠加自研占比提升,耗材替换需求或迎爆发。射线源毛利率约70%(设备毛利率约40%),虽单价约10万,收入增量有限,但高利润率将带来较大利润弹性。
外延并购拓展市场:日联科技正从千亿级X射线检测市场向万亿级工业检测市场拓展,目标从国内工业缺陷检测龙头升级为全球工业检测平台型龙头。工业检测赛道适合并购:技术路径多(X射线、超声、磁粉、视觉、量子等)、应用场景广(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电池、食品检测等)、市场分散(无龙头),海外龙头(如BV、SDS、YOLO)2025年上半年各完成近10例并购印证此特性。公司具备并购优势:战略清晰(横向拓展光学、超声等技术路径,纵向深耕零部件自供以提升毛利率)、资金充足(IPO超募资金超20亿未用完,用途无限制且受鼓励)、团队与管理层支持。珠海九园收购为并购首步,未来或有更大体量的持续并购。
5、盈利预测与市值展望
2025-2027年盈利预测:2025 - 2027年核心财务指标预测:营收分别为11.8亿、16.3亿、22.5亿;毛利率分别为45.1%、46.6%、4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亿、3.2亿、4.7亿。此次预测较上一版有差异,原因是上调射线源放量预期。
市值空间测算:基于2027年盈利预测,市值空间测算分两种情况:不考虑外延时,4.7亿净利润按30倍PE计算,对应市值150亿;考虑外延时,假设主业收入20亿,外延并购并表收入10亿(为主业50%),总营收30亿,按20%净利率算净利润6亿,结合30倍PE得市值180亿。若考虑射线源加速放量,2027年利润或增约1亿,目标市值可提至200亿。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