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铁氮磁材的基本定位与性能优势
第四代永磁材料定位:山铁氮磁材是新一代的第四代稀土永磁材料。在永磁材料代际体系中,第一代是钐钴系,第三代是钕铁硼,第四代是稀土的钐铁氮。该材料于1990年被挖掘发现,由爱尔兰的一位教授与国内北大的杨英昌院士联合发现,他们在原有晶体中掺杂钐铁氮晶体后,发现材料的居里温度和磁性能得以提升。山铁氮被称为第四代永磁材料,是因其在组成结构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化合物体系。
核心性能优势分析:山铁氮磁材的核心性能体现在低成本、可靠性、轻量化和高效率四个方面。低成本方面,原材料不含镝、钆等重稀土及价格较高的钕,避免了钕价波动和重稀土短缺问题;工艺端主要采用还原扩散法,使用的氧化钐价格是金属钐的1/10以上。可靠性方面,其抗腐蚀性强于钕铁硼,在恶劣环境下自身氧化性更优;居里温度可达470℃(钕铁硼约300℃),能在高温环境中稳定工作。轻量化方面,材料D50粒径仅2微米,成型自由度大,适合3D打印等复杂工艺,可制成更薄、更小的磁体,适用于微型电机。效率方面,其电阻率为钕铁硼的100 - 1000倍,能大幅减少涡流损耗,适配高频、高转速电机。
与其他磁材的对比数据:从磁能积和居里温度数据对比来看,钕铁硼磁能积范围为26 - 55兆高,居里温度约310℃;山铁氮磁能积理论值约40兆高(实际为26 - 40兆高),居里温度达470℃。铁氧体居里温度较高,但磁能积小,需电机强磁路设计才能运转,未在高端电机广泛应用;钐钴居里温度高但价格昂贵,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精密仪表等,工业通用场景应用少。钕铁硼80%以上应用场景在低磁能级,山铁氮当前工艺可覆盖26 - 40兆高磁能积范围,在中低端场景有替代低端钕铁硼的潜力。
2、山铁氮磁材的产业化制约因素
磁性能挖掘不足:山铁氮磁材理论磁能积可达60兆高以上(北大实验室已实现80兆高),但当前工艺制备的粘结磁粉最高性能仅40兆高,转化率约50%,理论性能与实际应用差距大。其理论各项异性场为21特斯拉(远高于钕铁硼的9特斯拉),磁性能尚未充分挖掘,是制约大规模应用的因素之一。
生产工艺不成熟:山铁氮磁材产业化受制备与成型工艺不成熟的限制。制备工艺上,传统方法各有痛点:合金熔炼法易产生副相杂质(如山铁、阿尔法铁);机械合金法生产效率低,合金粉末转移时易氧化;HDRR法工艺简单、含氧量低、收得率高,但氮化效率低;还原扩散法原料成本低,是当前商业生产主要方法,但其工艺需对烧结长大的山铁进行破碎处理,复杂度高。成型工艺主要有粘结和烧结两种,烧结虽能得到高性能磁材,但烧结温度需近800℃,而山铁氮在600℃时会分解为山、铁和氮气,导致永磁性能消失,故烧结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粘结成型的磁体性能相对烧结磁体较差,是当前探索方向。
应用开发探索有限:因制备与成型工艺不成熟,山铁氮磁材在应用开发端缺乏深入探索和实践检验,制约了产业化进程。
3、山铁氮磁材的技术进展与市场空间
制备与成型工艺改进:产业针对山铁氮磁材成型问题,衍生出两类改进方案:一是低温成型工艺,采用爆炸固结法、压缩剪切法;二是低熔点金属粘结剂辅助成型,用锌和砷基合金粘结。这两种方案解决了氮高温分解及可塑性低的问题,是目前主要的成型解决方案。
2030年市场空间测算:基于磁能积理论值,测算山铁氮与第三代材料钕铁硼的渗透率,2030年山铁氮磁材传统替代市场空间有望达100亿。从增量空间看,人形机器人发展对磁材的轻量化、成本及耐高温属性提出更高要求,将倒逼山铁氮磁材产业发展,带来材料端的到B效应。具体测算显示,机器人量产10万台时,山铁氮材料空间约2000万;2030年左右量产100万台时,山铁氮材料空间约3亿,整体空间较可观。
4、山铁氮磁材的投资建议
行业应用拓展空间:山铁氮行业制备工艺及下游条件已成熟。此前,山铁氮仅在消费电子领域小规模应用;后续在机器人领域拓展空间大,因机器人对材料耐高温和成本要求高,山铁氮具备适配性。
核心优势分析:山铁氮相比钕铁硼优势显著。成本上,山铁氮比钕铁硼少一个数量级;温度性能上,钕铁硼居里温度约300度,山铁氮接近500度。当前硬件散热问题突出,高温下磁材易消磁,山铁氮能有效解决。
投资关注方向:有企业已将山铁氮应用于新型电机,掌握成型工艺,是布局最全、最领先的企业。建议关注山铁氮磁材领域有布局的公司,关注下游本体公司如T公司及国内智元等客户的边际变化。市场对该赛道价值认知将提升,可关注头部公司。
Q&A
Q:山铁弹磁材之前未被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主要受两个痛点限制:一是磁能积理论值低于钕铁硼,无法满足中高端场景需求;二是材料发展早期,制备与成型工艺不成熟,导致无法大规模量产。
Q:山铁氮磁材的核心性能有哪些?
A:山铁氮磁材的核心性能包括低成本、可靠性、轻量化和高效率。低成本方面,其原材料不含镝、钆等重稀土及高价钕,避免了钕价波动和重稀土短缺问题;工艺端采用还原扩散法,使用的氧化钐价格为金属钐的1/10以上。可靠性方面,抗腐蚀性强于第三代钕铁硼,居里温度达470℃,保障高温环境稳定工作。效率方面,虽磁能积略低于钕铁硼,但高温性能弥补不足;电阻率为钕铁硼的100-1000倍以上,可减少涡流损耗,适合高频、高转速电机。轻量化方面,材料粒度细,成型自由度大,适用于3D打印、挤出等工艺,可制成更薄、更小磁体用于微型电机。
Q:山铁氮磁材与钕铁硼在磁能积和居里温度上有何差异?
A:钕铁硼的最大磁能积为200~400千焦每立方米,山铁氮的磁能积理论值约40兆高;钕铁硼的居里温度约310摄氏度,山铁氮的居里温度约470摄氏度。
Q:山铁弹磁材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A:山铁弹磁材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领域,因具备中性磁能级要求及耐高温属性的高要求,在这些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Q:制约山铁氮磁材产业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磁性能未充分挖掘,山铁氮理论各向异性场为21特斯拉,理论磁能积超60兆高,但当前工艺生产的粘结磁粉最高性能仅40兆高;二是生产效率不足,制备与成型技术及设备尚未满足大规模量产需求;三是应用开发端缺乏深入探索与实践检验。
Q:近年来山铁弹磁材在制备和成型工艺上有哪些改进措施?
A:制备端改进包括:针对还原扩散法易氧化问题,添加氯化钙、氯化锂等熔融盐作为助剂,在低温下合成产物;针对合金熔炼法、机械合金法等传统方法,探索CVD低温制备法精准控制成分和结构。成型工艺改进包括:衍生出低温成型工艺和低熔点金属粘结剂辅助成型,解决氮高温分解和可塑性低的问题。
Q:山铁氮磁材未来的市场空间如何?
A:基于磁能积理论值测算,山铁氮磁材2030年传统替代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00亿;增量空间方面,人形机器人发展对磁材轻量化、成本及耐高温的要求将推动产业发展,短期带来约2000万空间,2030年带来约3亿空间。
Q:投资建议方面有哪些推荐?
A:首推恒帅股份,其优势在于斜波磁场电机前沿布局及山铁氮材料领先应用;同时建议关注在山铁氮磁材领域有相应布局的公司。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