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路演时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注册路演时代
已有账号?马上登陆
东吴汽车 2025年汽车框架培训12期:小米汽车复盘与展望
发布来源: 路演时代 时间: 2025-08-12 11:32:38 0

1、小米汽车业务股价复盘

去年超预期表现:自小米造车,尤其是苏7发布后,股价变化受关注。去年,小米汽车业务在整车板块表现最超预期。初期市场对小米轿跑性能车预期不高,此前同类车型未热卖,但小米最终数据大超预期。

年初股价波动因素:2025年初,小米股价因车主高速支架事故出现较大波动,该事故发生在预期发布前,引发市场对后续销量的担忧。但玉溪仍于6月如期发布上市,大订数据创造汽车行业颠覆性表现。

股价复盘总结:小米股价复盘的核心驱动在于超预期数据与订单表现。小米股价可能受非汽车业务变化影响,本次复盘未重点涉及。

2、小米汽车核心竞争力解析

核心竞争力来源:2024 - 2026年,电动车技术创新进入后半程,行业供应链相对完善,处于持续性创新阶段,呈阶梯式推进特征。汽车行业主导权方面,智能化尚未完全取代传统技术主导地位,此阶段为小米竞争策略提供适配环境。

竞争优势表现:小米凭借流量优势,打法在与行业核心车企对比中较突出。虽入局晚,但采用‘红海中找蓝海’策略,能持续推出爆款,推动销量增长,预计达100万辆左右量级是迟早的事。

智能化阶段挑战:未来智能化时代,汽车行业将有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化。当前小米在智能化技术布局上是技术追随者,有手机业务基础,后续智驾追赶情况值得关注。

3、手机业务方法论对汽车的影响

手机业务模式总结:手机业务在集团中承担导流核心作用,以高量级硬件承载用户流量。其毛利率最低,汽车及LT业务预计高于手机业务。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率最高,基于流量变现并贡献利润。

手机爆款方法论:小米手机业务发展分三阶段:顺风期,iPhone 4推出后,小米快速切入行业,用互联网打法成爆款;逆风期,2015 - 2016年因供应链和线下渠道短板,公司调整两年;二次爆发期,2017 - 2020年再次增长。小米爆款方法论总结为:高颜值、高科技、高性价比,核心是对用户需求强洞察,包括与用户互动、产品取舍和在红海找蓝海能力。此外,通过2015 - 2016年问题,小米补足技术和供应链短板。

汽车业务的模式复制:从手机业务看,小米汽车产品将覆盖全价格带,先聚焦20万以上市场,未来切入20万以下市场,类似小米与红米区别。渠道上,小米在手机和LT业务实践的新零售模式,关注门店投资回报率,将导入汽车销售体系,是区别于其他车企的长板。此外,小米全球月活用户达7亿,远超传统车企。新事物接受度高的用户认为汽车像电子产品,能接受手机品牌跨界造车,源于对中国汽车制造业基础的认可。

4、苏7与玉溪的市场表现分析

产品定位与市场选择:目标市场上,苏7与玉溪主销价格带在20 - 35万,此为电动车高渗透率的红海市场。小米通过将豪华性能车价格下放,在红海中开辟了蓝海。产品组合方面,苏7轿车与玉溪SUV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拳头组合。

与竞品对比优势:与极氪相比,玩法类似但小米更极致,是极氪的超级升级版。与特斯拉相比,特斯拉是市场标准制定者,用户群体更广泛,而小米在性能上更极致。在颜值方面,小米以亮眼颜值教育了汽车行业,25 - 35岁年轻购车群体很看重颜值。虽其颜值被质疑与超跑相似,但带来了高话题度和关注度,多数人认为其颜值漂亮,受众广泛。

订单与销量预期:当前订单表现为,大定爆单后每周有7000 - 9000订单,月新增订单3万多,叠加原有2万多订单持续增长。稳态月销估计至少五六万,甚至更高。未来,小米预计2026年推出征程系列,价格带将先向上拓展,具体分析待车型发布后进行。

5、技术布局与未来展望

三电与设计技术:三电技术方面,百公里加速与操控是关注重点,投入较大。牛北测试成绩强化了消费者对小米重视造车技术的认知。技术整合上,小米较好整合了前两年电动化产业技术成果,在电池、快充等领域紧跟行业最新技术。技术定位并非先发优势,更多是后发的技术创新布局。

智驾技术挑战与用户需求:小米此前的支架事故影响了智驾技术路线,原激光雷达与城市视觉并存将转向标配激光雷达路线,算法涉及端到端、VIM及VRL等技术,整体快速追赶同行。当前智驾在小米用户购车因素中权重低,排第四、五位,但用户对其未来迭代有信心。未来三五年,智驾在消费者购车权重预计持续上升。

未来关注重点:需持续密切跟踪小米智驾技术的追赶速度。当前用户购车核心因素是颜值与操控。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