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新老消费在汽车板块的差异
消费者关注点变化:新老消费在汽车板块的主要区别是消费者关注点不同。当下消费者对价格和品牌的敏感度持续降低。传统消费中,购车时消费者更关注操控、折扣和动力性;新消费在电动自动化推动下,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需求,如IP文化、智能化、外观和造型等。
产品差异化塑造逻辑:电动化使整车产品差异化塑造逻辑发生显著变化。传统上,通过发动机、变速箱的动力性、操控性塑造产品差异化的逻辑,在智能化板块已不复存在。因电动化平台下,电池、电驱难以形成明显差异化,智能化成为主机厂探索产品差异化的新方向。
2、不同价格带市场分析
8-25万主力价带:8-25万为主力价格带,供给侧推动该价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秦Plus、秦L等插混车型放量是重要因素。该价带自主品牌市占率稳步提升,在性价比上,自主品牌借智能化、电动化塑造较强逻辑,混动技术升级是关键。2024年比亚迪DMI5.0技术落地,车型兼顾电车和油车优势,解决续航和充电焦虑问题。混动车型迭代使整车馈电油耗下降,进入2.0时代,降低用车成本,符合消费者新购车思路。成本管控上,垂直一体化是重要方向,头部车企通过垂直化布局降成本。新能源汽车核心成本源于电池等板块,比亚迪通过弗迪系列覆盖核心环节,特斯拉自研相关部件,这些头部品牌深度布局使成本端表现良好,各主机厂以不同途径降成本。
25万以上高端市场:25万以上高端市场,2025年上半年受消费降级影响略有下降,但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自主品牌通过新能源汽车平台和智能化塑造提升份额。目前,BBA、特斯拉在该价带占比较大,但新能源赋能下,自动化的差异化塑造推动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理想、小米、问界等品牌在该价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3、小米汽车方法论及展望
用户与互联网方法论:小米SU7意向用户中,原小米消费电子、家电用户占比高。在互联网方法论应用上,精准挖掘消费者需求,借车辆上市后庞大用户群体持续吸睛,保持车型热度。还进行全周期用户跟踪,涵盖立项前需求调研、开发中热度抓取、上市后需求转化及售后问题响应,通过粉丝群体快速响应并调整,提升消费者粘性。
技术与效率优化:技术路径上,小米从联合开发转向自研,在电动自动化及驱动电机领域实现电机电控技术自研,提升高性能下技术可靠性,增强成本管控能力。推进纽北测试塑造品牌溢价,类比豪华车文化或赛事赋能,使品牌溢价持续上行。效率优化方面,小米超级工厂无人化探索领先,人均创收领先,智能化工厂提升生产利润;手机及家电终端渠道为汽车销售赋能,降低销售成本。
单车利润预测:对标特斯拉,其自2015年起销量高增,2018年入华,2019 - 2020年扭亏,2022年单车利润达6.7万元,大单品逻辑、规模效应及成本管控是扭亏主因。小米2025年预计交付40万辆(类似特斯拉2020年45万辆),单车利润约1万元;2026年预计交付95万辆(类似特斯拉后续103万辆),单车利润预计2 - 3万元,若选装率超预期,毛利和净利或更好。小米有望复刻特斯拉节奏,实现盈亏平衡并提升利润。
4、智能驾驶发展趋势
技术与成本共振:智能驾驶处于技术与成本双轮驱动的共振阶段。技术端,端到端技术迭代探索智能驾驶上限,如理想VRA推出或推动性能质变,技术提升在功能和体验上进步明显,从基础自动驾驶发展到城市AOV及车位到车位端到端落地。以小鹏为例,其百公里接管次数从4次持续降低,体验提升。同时,纯视觉方案降低智驾成本。成本端,硬件成本下降,激光雷达用量升但单价降,自主品牌芯片崛起使智驾芯片价格下探。硬件成本下降为主机厂提供更多选择,推动新车智能化进步,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上半年Mona 03 Max版等使城市及高速NOA功能下探至15万以下价带,推动智驾平权。
渗透率展望:智能驾驶渗透率预计快速增长,未来L2级以上高阶智驾渗透率有望从12%快速增长至50%。从车企表现看,华为、小米等多数车企智驾车型销量占比超50%,反映消费者对智能驾驶需求明确。
5、超豪华市场机会分析
市场空间与用户习惯:超豪华市场空间较大。从用户用车习惯看,SUV占比达60%,且与其他价格带较为相似。当前市场中,自主品牌市占率较低,60万以上价格带极低。但在40 - 60万价格带,豪华车SUV及轿车领域,自主品牌渗透率从2020年的2% - 2.5%提升至40%,外资品牌并非不可替代。
自主品牌破圈案例:电动智能化赋能下,自主品牌在超豪华市场有所突破。问界M9凭智能化优势获市场认可,证明华为在超豪华车市场品牌打造的优势。尊界在华为赋能江淮背景下,通过外观辨识度、内饰豪华感及搭载华为智驾ADS4.0版本提升智能化能力,市场表现好。目前尊界累计大定突破1万单,单周订单维持在700 - 800台,成为超豪华市场自主品牌破圈的成功产品,验证了供给侧优质产品打造下自主品牌对超豪华市场的替代趋势。
6、新消费逻辑下投资主线
行业配置思路:2025年汽车行业景气度波动,类似2017年,处于弱贝塔状态。弱贝塔背景下,配置思路有三个方向:一是智能产业升级的阿尔法机会,智能化赋能使豪华车自主崛起,推动城市和高速路况AOV搭载及渗透率提升;二是贝塔下行中龙头超跌机会;三是全球化思路下的增量机遇,欧洲新能源市场出海有发展机遇。
核心投资主线:新车周期是当前整车投资核心要素,电动自动化浪潮下更助车企获增量。2025年下半年,自主崛起将迎来新的电动自动化升级及技术下沉。比亚迪(海狮06、E7、方程豹)、腾势、长安、吉利、小鹏、赛力斯等车企下半年有新车亮相,催化主机厂热度。新消费逻辑下有三条主线:一是智能化和电动化核心部件领域的技术驱动型企业;二是用户运营与服务增值领域,如理想、小鹏的生态打造;三是直营模式下需求探索及场景融合与生态协同领域,小米、华为系主机厂有机会。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