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半导体与AI算力硬件分析
AI算力硬件看好逻辑:当前坚定看好AI算力硬件方向,源于海外AI产业链企业表现积极、需求端支撑强劲。Meta二季度营收475亿美元(同比+22%),高于预期的448亿美元;净利润183亿美元(同比+36%),远超预期。预计2025年三季度营收475-505亿美元,高于预期的462亿美元,且将全年Capex最低水平上调至660亿美元,最新范围为660-720亿美元。微软二季度营收764亿美元(同比+18%),净利润272亿美元(同比+24%),CAPEX 242亿美元(同比+27%),预计三季度CAPEX超300亿美元(同比+30%-50%),对资本开支ROI信心较强。需求端,微软API 2025年处理量超5000万个TOKEN(同比+7倍),用户从头部平台扩散,端侧应用起量;全球Copilot月活超1亿人,2025年上半年大量新数据中心上线,但供需仍紧张。综上,AI算力硬件趋势未走完,回调是上车机会。
AI PCB需求增长逻辑:AI PCB需求增长由GPU需求扩张、机架规模增长及材料升级驱动。AC客GPU需求上,2024年亚马逊与谷歌共约100万张,2025年预计超300万张,2026年将达600万张;Meta 2026年AC客量预计达100万张,对PCB需求大(因AC客GPU密度低)。英伟达GPU方面,2025年GPU 200/300机架约3万个,2026年预计达5-6万个;其积极研发增光背板,将提升单机价值量,当前单价值量约20万,使用后或增至50-60万。材料上,主流从马8向马9升级,马9价值量翻倍。综上,AI PCB量价增长逻辑清晰。
产业链厂商表现:AI PCB及相关产业链厂商二季度业绩积极,验证产业链拉货强劲。海外,韩国斗山是英伟达GPU覆铜板独家供应商,二季度覆铜板业务同比翻倍。国内,生益科技、沪电股份二季度业绩超预期;台湾台光等PCB上游覆铜板厂商预计后续也将超预期。整体产业链拉货积极,后续预计更多AI产业链公司业绩超预期,带动市场情绪。
2、计算机板块分析
二季度经营表现:二季度计算机板块收入端较一季度回落,整体平淡,与预期一致。需求端方面,政府市场降幅收窄,但仍小幅度负增长;渠道分销市场较弱,企业市场平淡,国内需求总体不强。亮点集中于新业务、出海、云服务等新商业模式,以及人脸识别等渗透率提升的产品线;传统需求在国内不强,传统业务更依赖出海。
细分市场与新机会:细分市场中,政府端应急、自然资源、民航等领域表现较好,正结合新技术普及渗透;B端商贸、能源电力等领域在产业链转移配套投入中较积极;海外拉美、中东、非洲及一带一路国家开拓潜力和增速强于欧美市场。新机会聚焦AI领域,包括与硬件、软件及云服务结合,还可通过供给侧新场景或产品打开客户采购潜力。
下半年展望:下半年收入端有望小幅改善,因去年基数低且AI招投标积极。利润端在AI降本增效及减员降本下,弹性高于收入端。核心关注点:主业回暖强度决定基本盘韧性;AI落地进展,上半年DS出现后客户需求和招投标向好,下半年环比或倍速增加,部分公司AI落地收入占比或达个位数至中大个位数,对板块基本面和估值有支撑。总体对计算机板块持正面期待。
3、通信行业(光模块与液冷)
光模块上游FAU进展:光模块行业当前景气度上行,四大云厂商的K8X已如期发布,其中三家表现大超市场预期,预示2026年海外英伟达链景气度进一步上行。Meta大规模加单后,谷歌也对1.6T光模块进行了大幅度加单,推动上游光模块原材料(如EML光芯片、无源器件)的紧缺程度引发市场关注。FAU作为光模块及交换机产品形态CPU中的重要零部件,在不同规格光模块中应用差异明显:800G光模块可能使用四进四出FAU,1.6T光模块可能使用八进八出SAU,且SAU价格随光模块代际叠加持续提升。FAU性能优于传统MT,在硅光、EML、多模VCXO等技术路线及CPU替代趋势下均为关键零部件,具备不可替代性。产业链动态方面,光库收购安捷特形成业务与资金互补,安捷特通过上市公司平台解决融资问题以支持扩产,并借助平台拓展海外市场;光库则丰富产品矩阵,双方成为国内第二大无源器件生产商。天孚通信作为国内最大FAU生产商,其FAU出货量及营收占比均居行业领先,为国内FAU龙头。
液冷技术出海进展:液冷技术因近期出海重大进展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被视为继光模块、服务器组装后的第三大出海板块。龙头企业已进入英伟达供应商体系,并实质性进入海外云厂商供应链,单机价值量达4万多美元,发货套数及营收确认周期构成重大利好。系统级液冷供应商方面,英维克2025 - 2026年EPS已大幅上修;高澜股份在国内互联网及华为领域具备重大优势;同飞股份在储能领域优势明显,正积极拓展IDC及服务器液冷板块。上游原材料方面,液冷板供应商思泉新材、科创新源出海逻辑较强,未来forward EPS有望大幅上修。液冷行业具备单套价值量大、客户定制化程度高的特点,出海后毛利率及净利率水平较国内更具优势。
4、海外互联网与虚拟资产
虚拟资产回调分析:8月1日虚拟资产出现回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前期市场预期脱离实际,部分投资者存在如‘8月1日拿牌’等错误预期,且随着参与人数增多,预期被过度推高,叠加部分个股短期超涨,导致回调;其二,北美竞争加剧,美国在虚拟资产稳定币国际化进程中竞争明显,涉及拿牌数量、规模及时间节奏的问题,影响市场情绪。央企或发币行入局本质是利好,国家战略级产业发展通常需国企/央企兜底、试验及风险管控,后续互联网公司、民企将陆续入局,因此银行间相关个股回调较少,表现较稳。后续仍有多重催化:北美进展超预期,SEC前主席演讲积极提及加密领域,相关IPO项目将陆续推进,虚拟资产板块可映射上市公司众多;8月底香港将举办高规格比特币大会(原5月拉斯维加斯比特币大会平移),预计涉及港府表态、公司亚太布局战略发布、银行公链及新技术合作等衍生机会,将涌现产业链及标的机会。此外,周末比特币、以太坊24小时交易已企稳回升。
AI软硬件出海公司推荐:海外AI软硬件出海公司具备显著商业化优势:海外用户付费能力优于国内,知识产权环境更利于早期商业化;中国软件工程师成本低且勤奋,能高效破解技术;珠三角硬件供应链响应速度全球领先,制造能力突出;全球零售渠道(如Amazon、Temu、沃尔玛、1688等)覆盖广,产品易全球爆量。重点推荐以下三家小市值公司:出门问问,其AI硬件产品结合AI能力与珠三角制造,类似Pro业态,产品含年费订阅模式(如每月9.9美元或每年约200美元订阅),参考Pro出货量(破50万、百万台),具备增长潜力;华米科技,本质为AI可穿戴公司,运动手表等产品近期出货量大幅增长(几十倍增长),并涉及AI模块等产品;涂鸦智能,在传统家居及房屋定制领域布局AI,80%以上业务为出海软硬件,整体增速约20%-30%,逐步出现AI+产品。这些早期小市值公司在出货量及股价上均具备高弹性。
Q&A
Q:上周五港股及海外虚拟资产稳定币相关资产回调的原因是什么?
A:回调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驱动:一是市场预期脱离实际,前期存在错误预期,随着参与人数增加,预期过度演绎,部分个股短期超涨,触发正常回调;二是虚拟资产稳定币国际化过程中,美国市场竞争导致后续拿牌的数量、规模和时间节奏问题被过度关注,尽管央企或发币行入局的传言本身属于利好,但未能抵消回调压力,而银行类个股因符合这一参与路径表现相对稳健。
Q:8月1日后,虚拟资产稳定币板块的催化或演绎节奏是否会放缓?
A:不会放缓,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北美进展超预期,监管表态积极,后续虚拟资产相关IPO项目将陆续推进,可映射标的丰富;二是8月底香港将举办高规格比特币大会,预计将涉及港府表态、公司战略发布、亚太布局及银行公链/新技术合作等机会;三是周末比特币、以太坊24小时交易价格企稳回升,市场情绪无需过度悲观。
Q:如何看待药材公司的超跌情况?
A:药材公司超跌主要因市场掺杂非必要预期,但回调后存在机会。其核心逻辑为被蚂蚁邀约收购后的海外扩张,目前尚未兑现,无需过度担忧,周末信息核查未发现问题。
Q:海外订阅制软硬件出海的上市公司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思路和公司?
A:关注思路主要有两点:一是以海外订阅付费模式为主的出海公司;二是软硬结合模式的公司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重点关注的公司包括:出门问问;华米科技;涂鸦智能。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