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AI应用的催化条件与投资方向
AI应用的四大催化条件:AI应用发展有四大催化条件。一是大模型性能突破:OpenAI久未更新多模态、全模态模型,预计GPT5多模态性能显著跃迁;大模型图片编辑和生成已过生产级门槛,推动应用公司产出更好AI应用工具。二是国内政策支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人工智能加行动意见’,关键词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指明商业化落地方向,促进行业探索AI应用。三是美股财报季映射:近期美股财报利好,谷歌、微软等企业AI订单增加、增速提升、云化加快、利润率提高,且更愿投CAPEX,印证AI应用更普遍,后续财报披露或有惊喜。四是算力与软件持仓情况:算力板块股价火爆,计算机(尤其软件)持仓低,2025年二季度低于一季度,且均处机构低配,二季度更低,软件赛道不拥挤。
AI应用的三个投资方向:AI应用投资聚焦三个细分领域。一是Agent,企业服务板块是Agent最先落地领域,包括ERP、CRM类公司,海外聚焦企业服务的公司AI应用落地早;国内推荐鼎捷、金蝶等公司,新增推荐用友网络,可参考7月15日电话会议及群路演。二是多模态,关注图片设计与生成领域:设计AI工具过生产级门槛,高增长、高续费率、高可用性,设计师愿用提效;一级市场电商商图制作等软件火爆,中国公司如Love Art在海外发布的AI应用获认可;计算机板块相关标的有7月初推荐的美图、万兴科技及光云科技等;视频领域未突破生产级门槛,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大模型突破改善。三是垂类应用,教育和营销领域商业化落地最快。教育领域付费意愿强,涵盖幼儿读拍机、K12学习机、粉笔公考等;营销领域对AI容错率高,覆盖人群广,适合大语言模型。
2、Figma的成功逻辑与AI转型
Figma产品定位与增长驱动:设计师工具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是桌面软件时代,以Adobe为代表;接着是专业化工具时代,代表产品为Sketch;当前处于云协作时代,以Figma为核心。Figma产品特点有三方面:一是云原生,基于浏览器运行,用户无需下载软件;二是全链条,覆盖设计、原型到交付全流程,支持界面设计、交互原型制作及自动生成代码;三是协作性,支持团队实时协作,多人可同时修改同一文件,解决传统本地软件文件重复和更新不及时问题,且界面简单、易上手。 Figma高增长得益于两大逻辑:一是免费增值策略,用免费版本吸引种子用户,降低试用门槛,借团队协作特性,由免费用户带动团队使用,再转化为企业客户;二是跨职能网络效应,团队内设计师使用后,为保证协作一致,研发、开发等非设计角色也会加入,形成用户裂变。截至最新一季度,Figma月活超1300万,约1/3为设计师,其余为产品经理和开发者。客户覆盖95%的财富500强和78%的福布斯2000强企业。营收方面,2019年Figma收入400万美金,2020年增至4000万美金,2024年达7.49亿美元,过去四年营收复合增速超50%,在SaaS软件行业增长曲线罕见。
AI对Figma的价值与转型:AI与Figma技术适配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Figma底层架构为网络和组件系统,本质是代码化元素,与大语言模型能力高度匹配;二是Figma在行业积累十多年,有垂类数据优势,截至当前有1300万月活用户及超25万社区模板,训练出的垂类模型更强。 AI对Figma有重要商业价值:一方面,AI功能可降低设计门槛,吸引非设计师用户(当前活跃用户中大部分为非设计角色);另一方面,通过差异化定价提升客单价,免费版开放基础AI功能,高阶功能需付费解锁。 AI也是Figma战略必需。面对AI原生工具竞争,Figma优势在全流程整合,通过推出AI新品补齐设计环节,串联各流程增加用户迁移成本。此外,公司收购preload和modify补强AI技术短板,巩固设计-开发-发布闭环。 Figma 2025年发布的四大AI产品贯穿创意设计到开发发布全流程:Figma make支持文字生成可交互UI原型或完整APP界面;Figma set可将设计稿转化为网站界面,支持一键上线部署,适用于个人或企业轻量级网站搭建;Figma draw是专业矢量绘图工具,供品牌设计师创建素材;Figma box支持批量生成营销素材,用于电商运营和企业市场团队。实测显示,用户通过文字指令设计界面或添加板块,Figma可在十几秒内完成调整。 从增长潜力看,全球设计开发者群体约1.4亿,当前Figma渗透率不足10%,仍有提升空间。现有1300万月活中大部分为免费用户,未来AI功能可推动付费率转化;通过AI功能溢价等,客单价有望提高。综上,Figma在用户数、付费率和客单价层面未达天花板,仍处早期成长阶段,高估值合理。
3、美图的业绩表现与产品进展
股价驱动与业绩验证:近期公司股价强势,主要受半年报业绩超预期直接催化。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5上半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65%-72%,主要源于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增长、付费订阅用户数量提升,验证了市场对公司在AI大模型赋能下软件营收快速增长的预期。此外,公司近期发布的agent产品Roboneo及其他设计类软件产品在AI领域的商业化进展与正向反馈,也对股价有催化作用。
Roboneo产品反馈与未来展望:公司agent产品Roboneo市场反馈良好。上周第三方媒体报道,其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登顶国内APP store分类榜。实际体验中,Roboneo以自然语言交互重构视觉内容生产逻辑,可主动理解用户需求,实现从图片精修到视频生成的全流程创作。设计领域创作工具agent化已成产业共识,海外大厂Adobe、Openai及一级市场热门工具Lavart均有布局。未来,短期公司生产力工具在B端用户的拓展有望提升订阅渗透率,驱动营收增长,建议关注AI agent产品推进及订阅渗透率、ARPU值提升情况;中长期,公司生产力工具产品在海外市场拓展或于2026年放量,同步提升用户规模与价值量,建议关注海外应用下载量及收入情况。
4、传媒互联网视角的AI应用机会
政策与产业趋势催化:近期政策与产业趋势对AI应用形成显著催化。政策层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加行动的意见,国务院总理主持会议提出要继续深入发展人工智能,重点推进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并强调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类比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加行动推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本次人工智能加行动意见有望成为未来5 - 10年人工智能时代蓬勃发展的开端。产业趋势方面,美国AI产业已形成从算力到模型、模型到应用、应用再回到算力的闭环,AI coding的普及降低了使用门槛,使更多非编程人员能够使用AI;谷歌clock等开源模型的迭代更新,推动头部模型TOKEN推理调用量大幅提升且呈现线性增长态势,二阶导陡峭。美股市场表现上,Meta等AI相关公司市值已突破4万亿,显示出AI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细分标的与增长预期:AI应用机会中,细分标的的增长预期值得关注。一方面,大厂机会不容忽视,腾讯、阿里、小米等公司年初至今虽有一定涨幅,但二季度(4月起)经历调整后估值较低,有望复刻英伟达、Meta的发展路径,突破更高市值规模并加快AI应用落地。另一方面,细分应用端标的表现突出:斗神教育7月8日推出的AI class产品,不到一个月销售额超1780万;市场对其主业收入预期为10亿,未来在AI赋能下,2026年收入有望达二十大几亿甚至30亿,若按12 - 15倍PS估值,对应市值280 - 450亿。盛天网络今年利润预计1亿大几千万,当前估值约30倍;在AI社交和AI音乐赋能下,其AI音乐社交应用在七麦排行榜上有表现,明年利润目标有望过2亿。焦点科技推出的AI麦可平台,帮助跨境电商卖家维系产品,今年AI收入有望达9000万,净利约四五千万,AI利润贡献占整体利润的10%。创业黑马拟陆续推出AI办公套件,并与金算家合作开展AI财税(如AI代账)业务,明年AI收入预期过2亿,净利润率目标80%。此外,港股二线标的如第四范式、慧亮科技、金山云,以及A股的快手、美图等,因AI能产生增量业绩(美图已实现利润,快手收入成长性良好)也值得关注。
5、重申AI应用投资观点
四大催化与三方向总结:AI应用领域存在四大催化剂:其一为国内外大模型迭代,包括GPT5、阿里及Deepseek等模型的迭代,其中GPT5多模态突破较为重大;其二为国内政策支持,李强总理的顶层规划已出台,后续国央企将加紧布局,政策强调AI应用的商业化落地;其三为美股财报季验证,谷歌、微软、Meta及ServiceNow、SAP等软件公司的财报表现可作参考;其四为国内二级市场算力板块上涨背景下,软件板块仓位处于低位,二季度环比一季度下降且持续低配,投资尚未拥挤。AI应用投资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Agent方向,聚焦企业服务,用友网络因二季报呈现底部反转趋势,且其在ERP领域角色有利于AI agent突破,被新增推荐,此外鼎捷、市友等公司可关注;二是多模态方向,聚焦设计AI与视频AI,设计AI涉及图像编辑和生成,视频AI下半年随大模型能力提升将发展视频编辑和生成,相关公司包括7月初推荐的美图、万兴科技、红软,以及传媒互联网领域的快手,一级市场已有设计AI公司展现高增长、高续费率、高可用性等特点,部分中国公司在海外成长;三是垂类应用方向,涵盖各行业应用,后续各行业将呼应人工智能加政策方案,重点看好教育与营销赛道,教育为付费意愿最强的C端赛道,涉及公司包括科大讯飞及教育互联网领域的粉笔;营销为对AI技术容错率最高且能帮助企业创收的赛道,企业付费意愿强,涉及公司包括麦富时及一麦通等。
Q&A
Q:Figma的核心功能及特点是什么?
A:设计师工具市场发展经历桌面软件、专业化工具、云协作三个阶段。Figma作为云协作时代代表,核心特点包括:云原生、全链条、协作性。截至最新一季度,Figma月活用户超1,300万,客户覆盖全球95%的财富500强企业及78%的福布斯2,000强企业。
Q:Figma实现高增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高增速主要由两大商业逻辑驱动:一是免费增值策略,通过免费版本吸引种子用户,降低试用门槛,推动用户从个人向团队、企业转化;二是产品的跨职能网络效应,设计师使用后带动研发、开发、业务、产品等团队内其他职能人员加入,形成协作网络。目前1,300万用户中1/3为设计师,其余为产品经理、开发者等非设计类角色,未来通过设计师传播可进一步扩大用户群,实现生态裂变。
Q:在AI时代,Figma能否保持竞争优势?
A:Figma在AI时代具备竞争优势,主要基于三方面:技术架构层面,其底层网络与组件系统采用结构化、数据化的代码化元素表达,与大语言模型理解及生成代码的能力高度匹配;垂类数据层面,依托行业十年积累形成更强垂类模型;商业价值层面,AI功能可扩大用户基数并提高客单价。同时,AI是Figma维持竞争力的必要方向,其通过推出Figma make、Figma sets等AI新品补齐设计环节,串联全流程增加用户迁移成本以对抗AI原生工具的单点竞争,并收购preload和modify补强AI技术短板,巩固设计-开发-发布闭环。
Q:如何看待Figma公司的估值?
A:Figma的高估值核心源于两方面:一是可持续的高增长能力,其在SaaS创意设计工具赛道中,毛利率、营收增速及净收入留存率均处于行业T1梯队。毛利率持续超85%,得益于云原生架构和多人协作SaaS模式;营收增速过去几年超50%,由新用户快速增长及大企业客户策略驱动;净收入留存率超130%。同时,客户结构向大企业集中,带来稳定续费、更大合同金额、更高付费及商业化效率,并通过品牌效应拓展其他领域。二是AI原生转型潜力,Figma拥有大规模多维度用户设计行为数据,适合训练深层垂类AI模型。未来用户渗透率、付费率、客单价均有提升空间,当前仍处早期成长阶段,高估值具备合理性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