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I8订单情况及市场反应分析
美股高开低走原因:发布会后美股高开低走,开盘涨6个点,收盘下跌。投资者核心担忧是理想未公布I8大定数据,认为大定数据或较差,I8后续销量会像Mega一样低迷。
未公布大定的合理性:未公布大定不代表I8后续销量差,有三方面原因:一是I8订购策略特殊,7月17日小订开启,小订客户8月12日前转大订可按小订顺序交付,所以不急于转大订,与其他车型按大定顺序交付不同;二是理想客户多为家庭客户,较理性,需试驾了解产品后决策,L6发布时未立即公布大定数据(72小时大定约1万台),后续高峰月销2万多台,呈慢热特征;三是结合供应链排产指引和订单交付时间推算,部分订单10月交付,估算当前大定有大几千台,且公司反馈截至发布会当晚24点数据正常无异常。
后续订单预期:随着近期(尤其周末)试驾增加,I8订单将改善,市场会重新认知其稳定销量潜力。
2、I8产品参数及竞争格局解析
核心配置对比:I8与L8、乐道L90、问界M8在价格、冰箱、二排屏幕及续航配置上存在差异。价格方面,I8 Pro和Max版本与L8价格一致(321,800元、349,800元),Ultra版本(369,800元)比L8低1万元。冰箱配置上,I8 Pro无冰箱,中高配配备,与L8配置一致;乐道L90全系标配冰箱;问界M8增程版全系标配冰箱。二排屏幕方面,I8最高配含主副驾屏+后排21寸屏,中低配仅主副驾屏;乐道L90主副驾屏+后排17.3寸屏和8寸屏;问界M8增程版最高配后排投影,中低配选装后排投影需2万元。续航方面,I8续航为670 - 720公里,优于乐道L90(605 - 570公里);问界M8预售价比I8高5万元。综合来看,I8在配置、空间、智驾及定价方面竞争力较强,配置与乐道L90各有千秋,定价好于预期。
智驾功能提升:I8搭载VLA技术后实现功能提升,可完成类似特斯拉的掉头功能(打方向盘后退后重新掉头),后续搭载ADMAX的车型均能支持该功能。AD Pro版搭载地平线征程6M芯片,同样具备智驾功能,相较于旧款车型实现功能提升。智驾在25万元以上车型选择中是重要影响因子。
30 - 40万市场格局:30 - 40万元价格带市场特征与竞争格局表现为:渗透率方面,30 - 40万纯电渗透率约17%,20 - 30万为30%,30 - 40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供给方面,2023 - 2024年30 - 40万在售车型仅60款;20 - 30万2023年有82款,2024年达105款(较2023年增长25%)。竞争方面,20 - 30万新车增加未影响头部车型(如小米SU7、Model Y)销量,产品力和品牌力强的车型仍能突破竞争。需求方面,新能源车换购周期约4年,2021年新能源车增量较大,预计2025 - 2026年换购需求将释放。总体来看,30 - 40万市场供给缺口存在,属蓝海市场,产品力强的新车有望良好转化。
3、理想核心投资逻辑与展望
纯电周期回归逻辑:纯电周期回归逻辑可从自上而下的产业周期和自下而上的产品竞争力两方面分析。产业周期方面,历史数据显示,2021年电动车销量约300万辆,2022年达500多万辆,2023年增至800多万辆,2024年达1000万辆,2021 - 2024年销量每年提升200 - 300万辆。2024年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平均车龄约3.9年,意味着2021年购车用户已进入增换购周期,增换购用户若此前使用过电动车(无论纯电或增程),置换时大概率选择更好的纯电车型,推动纯电需求回升。产品竞争力方面,电池成本较前几年显著下降,当前纯电产品比增程/插混产品多40 - 50度电(约2万成本),但因纯电产品少发动机、变速箱或增程器(减少约1万成本),综合动力系统成本仅比增程/插混贵约1万,成本差距大幅缩小;同时,5C充电技术和快充网络的普及,有效解决了纯电产品续航里程的短板,提升了产品竞争力。综合来看,纯电周期将逐步回归。
i系列产品竞争力:i系列产品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正向平台设计(空间创新)、智驾技术及快充能力上。空间创新设计方面,i系列(以I8为例)采用前悬较短的造型设计,在5.08米的车身尺寸下实现了通常5.2 - 5.3米车身才能达到的内部空间,外观融合了SUV与MPV的特点,从线下反馈看外观表现良好,这种设计从消费者需求和纯电平台出发,未来有望逐步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类似Mega从初期不被认可到最终被接受的过程。智驾技术方面,VLA智驾能力进一步升级,基于端到端技术的升级投入大、资源消耗多,竞争对手较难模仿或跟随。此外,5C快充技术的应用也提升了i系列的产品力。
品牌力与未来预期:i系列的推出有望推动理想品牌力进一步提升,并对未来业绩形成积极预期。品牌力提升方面,i系列通过空间创新设计重新定义了纯电产品的样子,若I8、I6后续表现良好,其他车企可能借鉴其前短悬大车身的设计,理想或第二次被竞争对手模仿,引领新产业趋势;同时,VLA智驾技术的升级投入大、模仿难度高,将使理想从“需求定义者”向兼具“技术领先”标签的车企转变,品牌调性进一步提升。未来预期方面,I8后续月销有望稳定在5000台以上,2026年i系列全系列推出后月销预计2万台以上;随着l系列大换代,l系列月销有望回到4万台左右,总月销接近7万台,年化销量约80万辆。按20倍估值计算,对应市值4000 - 5000亿。建议关注试驾后的表现,耐心等待i系列后续市场反馈。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