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路演时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注册路演时代
已有账号?马上登陆
光大建筑建材 濮耐股份更新
发布来源: 路演时代 时间: 2025-07-28 13:47:08 0

1、与格林美战略合作核心细节

订单执行周期与采购安排:格林美采购已启动,当前一条线正常生产,按其生产经营需要匹配供应量;另外两条线处于准备切换阶段,切换后将按0.8的比例供应氢氧化镁。批量交付周期从2025年三四季度开始,此前主要匹配格林美第一条产线(4万吨规模的湿法镍产能)。格林美全口径产能约12 - 15万吨,前期试用已消耗3000吨,2025年7月(三季度)试供5000吨,后续按其生产量匹配供应。2025年四季度,格林美另外两条线将切换完成,三条线年化需求约13万吨;因效率提升,现有三条线可通过增加设备(如两个反应罐)再增加2.5万吨金属镍产能,最终年化需求增至15万吨。

价格机制与客户排他性:与格林美的价格机制按战略合作协定执行,前三年锁价,一年协商一次,根据市场或外部环境重大变化调整价格。双方合作有一定排他性,在优先保证格林美需求的前提下,公司仍可对外供应其他客户(如华友、青山等)。

资本合作隐含意义: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及的“资本合作”,双方拟通过战略联盟形式互相支持项目合作。具体合作内容将根据未来发展情况确定。

2、活性氧化镁业务进展与规划

产能规划与理论上限:活性氧化镁产能规划上,当前青海工厂有5万吨产能,2025年6月西藏新增6万吨产能。技改后,青海与西藏两条产线联动,预计2025年7 - 8月产能从11万吨提至17万吨。为满足青山、华友等客户需求,公司启动12万吨新增产能扩建,预计2026年新增12万吨,总产能达30万吨。长期若现有厂区空间不足,公司将考虑新增土地建基地,目标产能提至45 - 50万吨。理论供应上,公司的微晶矿为国内唯一,全球仅澳大利亚有同类矿,年开采上限100万吨,理论可产45万吨活性氧化镁。

技术优势与竞争壁垒:活性氧化镁技术优势明显,沉淀效率是液碱的20多倍,过滤效率提升10倍,生产效率提高30%。金属回收率上,用活性氧化镁后,每吨镍可多回收20多公斤钴(钴价25万/吨时,对应收益约4000 - 5000元)。与复配法比,活性氧化镁单耗低(750公斤/吨 vs 复配法900公斤/吨),金属回收率高(42 - 43% vs 复配法40%)。格林美使用一个月后就紧急决定全部切换,验证了其高效性。此外,微晶矿分解后自然形成2 - 4微米的细度,复配法难达到,强化了技术不可替代性。

成本降本空间:规模化生产和物流优化会使成本下降。规模化后,固定费用和管理费用摊销减少。生产地调整上,原西藏矿石运至青海生产(2.5吨矿产1吨),西藏 - 青海运费约300元/吨;现西藏直接生产并经宜宾水运至武汉港,水运成本低于陆运,预计运费可省两三百元。2030年川藏铁路通车后,运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成都至武汉港等运输路径更高效。

3、耐材主业行业现状与展望

当前盈利水平:国内耐材行业内卷严重,整体增收不增利。全行业利润微薄,多数企业经营不佳,部分微利,部分亏损。主产区(辽宁大石桥、河南新密)一多半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因钢铁主业耐材业务模式转变,停产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复产难度大,长期停产或致其退出行业。

未来改善预期:行业未来改善受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政策上,国家本月起反内卷,要求国企、央企60天内结清应付账款,逾期按日5‰贴息,若执行,有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减坏账、提利润。市场上,螺纹钢、普钢、化工、光伏等下游产品价格上调,虽传导需时间,但预计下半年、四季度或明年耐材价格回升。长期看,钢铁业运转支撑耐材需求,行业现处周期底部,未来基本面有望改善。

4、美国工厂运营进展

盈利与产能情况:美国工厂前期达产速度较慢,受中美摩擦影响,前期订单获取慢于预期。2025年六七月份后订单获取加快,下半年随着订单放量,运营机会增多。盈利方面,2025年二季度美国工厂首次实现盈利。产能规划上,原规划5万吨,已投产2万吨,因当前产能可能无法满足明年项目需求,正筹划补投3万吨,提前应对需求增长。整体运营基本符合预期,态势乐观。

Q&A

Q:与格林美订单的第一批采购开始时间及后续采购量的大体安排是怎样的?

A:与格林美的采购已启动,当前一条线按其生产经营需求匹配采购量,另外两条已投产的产线正进行设备准备,完成后将全部切换。切换后剩余两条线按约0.8的氢氧化镁比例供应,协议签订后需保障格林美实际用量。

Q:交付周期是否从今年三四季度开始针对整体产能进行批量交付?格林美全口径产能匹配预计从哪个节点开始?

A:前期试用已消耗3000吨,三季度将先行交付5000吨,后续按生产需求供应;四季度剩余两条线完成切换后,三条线年化产能约13万吨。因产线效率提升,通过增加两个反应罐可额外增加2.5万吨金属镍产能,三条线年化产能提升至约15万吨,产能匹配自一季度开始。

Q:与格林美合作的价格是否长期锁定,后续是否会随市场情况调整?格林美作为重要采购客户是否会影响与华友、青山、立勤等企业的接触?

A:根据战略合作协定,双方约定三年期长期锁价,每年协商一次,根据市场或外部环境变化可能调整价格。作为首个大规模战略合作客户,双方基于技术推广需求达成此安排。关于与其他企业的接触,合作具有一定排他性,但以优先保障格林美需求为前提,在满足其需求后,剩余产能可供应华友、青山、立勤等其他客户。

Q:公司后续活性氧化镁产能投放进度如何?活性氧化镁的理论供应上限是多少?公司后续的产能规划安排是怎样的?

A:活性氧化镁理论供应上限由矿证决定,公司拥有的微晶矿为国内唯一,年开采量上限100万吨,理论可生产氧化镁45万吨。当前产能方面,青海工厂现有5万吨,本月西藏新投产6万吨,另有技改6万吨产线,待新产线投产后与技改线联动,预计今年七八月份产能将从11万吨提升至约17万吨。为满足青山、华友等客户需求,公司已启动12万吨产能扩建,预计明年同期新增12万吨,总产能达约30万吨;若进一步扩产,因现有厂区空间限制,需新增土地选址建设新基地,目标产能45-50万吨。

Q:当前与格林美合作产品的定价是否偏低?公司对此是如何考虑的?

A:格林美公布的成本降低是综合指标,涵盖材料、生产效率、金属回收率、能耗及环保等多维度的降本增效成果。公司活性氧化镁产品具有独特性,其沉淀效率较传统液碱高20余倍,过滤效率提升10倍,带动生产效率提高约30%;同时金属回收率显著提升,单吨效益可达数千元,促使格林美使用一个月后即紧急切换全部产线。由于合作初期数据尚在积累阶段,实际效果超出双方预期,当前定价与格林美获得的收益相比偏低,但作为首家合作案例具有特殊背景。

Q:与格林美合作的活性氧化镁产品当前定价是否偏低?

A:当前定价确实偏低,因产品实际应用效果超双方预期,其带来的收益高于产品价格。但考虑到格林美是首个合作方,双方仍按原战略合作约定执行,后续调整将视情况处理。

Q:协议公告中约定的定价机制具体内容是什么?格林美提出了哪些合作要求?新客户加入对价格有何影响?

A:协议公告中约定双方可根据市场情况另行协商确定价格,即价格为浮动机制。格林美提出两项要求:一是保证交付,二是采购价格需具有竞争优势。若新客户加入,存在价格抬升的可能性。此外,价格协商不仅涉及高效沉淀剂,还涵盖湿法冶炼、湿法提镍、红土镍提镍用活性氧化镁技术,由于产品与应用技术具有系统性,未来用户将根据自身使用该技术的获益情况作为价格协商的参考因素。

Q:是否存在潜在方案能够进入该供应链?

A:潜在方案能否进入供应链取决于市场对方案性能的综合考量。在非洲市场的对比中,复配法等其他方案与公司及昆士兰的技术存在显著性能差异:其一,复配法沉淀剂单耗较高,公司与昆士兰技术单耗约750公斤/吨,而复配法达900公斤/吨,高出20%;其二,金属回收率更低,公司与昆士兰技术可将矿品位提升至42-43甚至更高,而复配法仅约40。由于钴、镍等金属价值高,回收率差异导致的价值差距远超沉淀剂成本节省。以格林美为例,其从液碱切换至公司高压沉淀剂后,每吨镍可多回收20余公斤钴,按当前钴价约25万元/吨计算,每吨镍收益增加约四五千元。因此,除非无法切换工艺,市场更倾向于选择性能更优的方案。

Q:卤水法或复配法工艺的成本是否高于公司当前工艺路线?

A:卤水法或复配法工艺成本确实更高,主要因工序更多。此外,这类工艺存在无法回避的技术缺陷:公司使用的菱镁矿在分解过程中母岩假象不破坏,原晶形态未被破坏;普通粗晶镁矿煅烧后粒度仍较粗,而微晶矿煅烧后粒度更细,难以通过研磨达到其自然细度,导致复配法沉淀剂单耗较高,公司工艺仅需750公斤/吨。同时,复配法活性物质比例不足,无法充分与硫酸钴、硫酸镍反应,导致钴、镍回收率较低。

Q:除格林美外,湿法镍领域其他企业与公司的合作突破预计最快何时实现?是否有明确时间表?

A:青山集团在建项目预计明年投产,因格林美印尼青美邦项目中包含青山股份,青山对相关情况较为了解,其计划明年锁定数万吨需求,公司正协调保障供应;华友钴业近期与公司展开合作洽谈,拟于下周考察公司青海工厂生产系统并协商后续供应事宜。

Q:西藏生产基地的建设时间表是否有可能进一步提前?

A:西藏生产基地的建设周期难以大幅提前,主要因西藏冬季寒冷天气导致部分时段无法施工。若8月动工,建设周期约需10个月,预计次年6月建成。

Q:产能提升后,现有产能是否存在降本空间?降本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产能提升后存在降本空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固定费用与管理费用摊薄;二是物流成本降低,包括生产地从青海转移至西藏后减少无效运输,以及与格林美合作后调整运输方式。

Q:当前从西藏昌都将一吨矿石运至青海的运费标准是多少?

A:当前无论运输氧化镁或矿石,单吨运费均为300余元。由于2.5吨原料仅产出1吨产品,存在1.5吨无效运输量,导致实际运费成本较高。

Q:战略合作协议中双方可能要继续探索资本合作,铸造紧密的联盟,扩大产量与供应能力,提升双方的竞争力的隐含意义是什么?

A:该条款的隐含意义是双方将以联盟形式实现资源互补与协同支持,在未来项目中开展合作,具体合作项目将根据双方未来发展情况确定。

Q:格林美自去年试验单阶段至当前供货及战略合作协议阶段,产品报价是否经历调整?后续是否存在提价预期?

A:自去年试验单阶段至当前供货及战略合作协议阶段,格林美产品报价未调整;后续提价事宜将根据市场情况协商确定。

Q:当前全行业耐材的盈利水平如何,后续是否存在价格调整机会?

A:全行业耐材盈利水平整体较低,多数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仅部分经营良好或承接优质项目的企业能实现少量利润,行业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后续价格调整机会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家反内卷政策要求国企央企60天内结清应付账款,若严格执行将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减少坏账风险并提升利润;二是螺纹钢、普钢、化工、光伏等关联产品价格近期上涨,虽存在传导周期,但预计下半年或四季度、明年耐材价格有望回升,具体幅度尚不确定。

Q:若耐材价格不再调整,多数企业大面积退出或破产预计需要多久?

A:目前无法给出完全准确的时间,但可参考主产区现状:辽宁大石桥、河南新密作为全国最大的两个耐材主产区,已有多半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由于当前钢铁主业耐材业务多采用系统化解决方案或整包模式,停产企业重新进入市场难度极大。考虑到主产区已有多半企业停产,预计再持续停产2-3年,这些企业基本会退出市场。

Q:美国工厂当前的进展如何?是否已实现盈利?

A:美国工厂前期达产速度较慢,中美摩擦对前期订单获取产生一定影响,尽管仍获取了部分订单但速度慢于预期。今年六七月份后订单获取速度显著加快,二季度已实现盈利。下半年随着订单放量,叠加美国米切尔500万吨钢厂项目带来的机会,区域发展符合预期且较为乐观。当前产能可能面临不足,原规划5万吨产能已投产2万吨,正筹划补充3万吨产能以提前储备。

Q:美国工厂今年二季度是否首次实现盈利?

A:美国工厂今年二季度首次实现盈利。

Q:此前洛木发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随着以格林美为代表的市场发展,针对非洲与印尼市场的战略重心将如何调整?

A:洛木发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包括:非洲物流周期较长,今年受反政府武装冲突影响,刚果金局势动荡,导致一季度发出、二季度应到港的货物部分积压无法靠港卸货;陆运环节受刚果金政治局势与安全问题影响,物流周期从原本约两个月延长至数月,造成发货不连续。后续计划在四季度对三季度发货进行全面评估,原3000吨扩大实验阶段转为万吨级正式应用后,预计实现稳定连续出货;针对对方季度招标模式因路途遥远产生的问题,拟调整为年度安排,预计明年发货情况将改善。在战略调整方面,未来产能不足时将综合评判非洲与东南亚市场,考虑非洲结算较慢与东南亚可能预付的资金占用差异,进行权衡。

Q:印尼与非洲市场的收入确认及结算方式中,港口交付与现场交付的比例如何?具体结算模式如何安排?

A:印尼格林美市场采用部分预付模式,剩余款项在货物交付至武汉港时全额支付,结算周期较短。非洲市场与印尼存在显著差异,若货物交付至非洲港口,其结算周期已长于印尼;若需通过陆路运输至洛木工厂或其他工厂,因当地政治局势不稳导致陆路运输存在较高不确定性,叠加物流周期长,结算周期进一步延长,资金占用压力更大。

Q:公司与格林美的报价是否按武汉港离港FOB价格结算?海运费是否包含在产品报价中?

A:与格林美的报价按武汉港离港FOB价格结算,海运费未涵盖在产品报价中。

Q:西藏子公司权益比例约为70%,少数股东部分是否按30%比例向相关国资分配?

A:西藏工厂收益按股权比例分配,产品研发、销售及售后支持由新材料事业部或集团公司负责,其产品定价未包含后续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费用。

Q:西藏的交易结算是否为总公司或新材料事业部与格林美签订协议,总部与西藏为采购关系,且采购价格存在较大差异,西藏出厂价与最终售价差距显著?

A:西藏工厂为生产基地,不对外销售,不承担研发及服务,产品研发、销售及售后支持由新材料事业部或集团公司负责,因此西藏出厂价未包含研发、销售及技术服务费用,并非完整价格。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