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路演时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注册路演时代
已有账号?马上登陆
东吴医药 优质医药公司深度报告路演:信达生物
发布来源: 路演时代 时间: 2025-07-25 10:45:05 0

1、2025年业绩预期与增长逻辑

2025年业绩核心预期:2024年已提前实现IFRS层面的EBITDA盈利。2025年,不考虑授权合作,公司预计仍将持续盈利。公司2027年国内销售收入目标为200亿(仅国内销售,不含授权及海外收入)。

核心增长驱动点:2025年公司核心增长逻辑分慢病产品商业化和出海大单品推进两部分。慢病产品商业化方面,多个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全球首款GLP - 1 GCGR双靶点减肥药玛氏多泰,预计2025年下半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医保内唯一国产PCSK9抑制剂托来昔单抗;填补国内角膜和眼病治疗空白的替妥油单抗;给药间隔更长、安全性更佳的银屑病治疗单抗皮康皮外单抗。这些产品将助力公司在肿瘤领域外构建慢病第二成长曲线。出海大单品推进方面,重点产品IBI363(PD - 1白介素双抗)已获美国FDA两项基地认证,国内已启动一线黑色素瘤头对头K药的注册临床,计划2025下半年启动IO经治肺癌的3期临床及联合贝伐针对三线结直肠癌的注册临床,年内国内将启动三个核心适应症的注册临床,并探索联合疗法针对一线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结直肠癌的临床试验及其他适应症的篮子试验。海外临床爬坡及剂量拓展正在进行,初步结果预计2025年内完成,将结合国内数据与FDA沟通海外注册临床方案,首个海外注册临床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开启。此外,2025年ASCO会议已获三个适应症的口头报告,后续数据有望在下半年包括ESMO在内的临床会议公布。另一出海潜力产品克劳丁18.2 ADC,是全球海外临床进度进展最快的18.2 ADC之一。

研发管线进展:2025年公司研发管线推进顺利。慢病领域减肥药布局中,口服GLP1小分子、GLP1 3靶点及GLP1 4靶点产品预计2025年底前进入IND阶段;肿瘤领域的下一代IO和新一代ADC产品,同样有望在2025年底前进入IND阶段。依托国清医院较强研发实力,公司预计每年交付6 - 8个产品进入IND阶段。

2、股价复盘与驱动因素

历史股价波动分析:2021年底至2022年初,因美国FDA拒绝PD - 1信迪利单抗在美国上市(理由是缺乏美国人群数据),股价回调。2022年初在底部位置时,因PUI新适应获批、来舒度肽减肥适应症临床启动,股价反弹。2022年底,因多款产品在国内获批,股价再次反弹。2023年,海外司美格鲁肽针对新生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成功、礼来替尔波泰放量超预期,叠加收入端快速增长、费用端亏损缩窄,推动股价上涨。2024年下半年,对标海外GRP类产品减肥赛道,股价上升。

2025年股价驱动因素:2024年下半年,股价受CEO减持、子公司冯维塔预持股等因素影响出现较大回调。2025年以来,玛氏多泰上市获批的确定性不断提高,叠加IBI363临床二期数据惊艳(展现未来IO大单品潜力),驱动股价强劲上涨。期间受生物类似物集采传言、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股价有所回调,但IBI363数据驱动作用显著。

3、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运营与产能:公司有7000名员工,与30家全球机构合作。产能达14万,占全国产能的20%。

管理层与股权结构:公司创始人及CEO是余博博士,从事生物制药研究超20年,指导开发上市三款西药,如康柏西普和西米利单抗。余博博士毕业后在海外biotech任职,回国后在成都康弘药业工作,后成立信达生物,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其他核心管理层有首席人才官张倩、首席财务官尤飞、肿瘤管线首席研发官周辉博士、慢病领域首席研发官钱雷博士、首席商务官张苏华(负责BD工作)、首席运营官周凯松。股权较分散,最大股东TRS大美西持股5.46%,余博持股5.31%,capital持股5.12%,达玛西持股2.46%,另一capital持股1.8%。

4、肿瘤管线进展与竞争优势

新一代IO疗法(IBI363):IBI363为全球首个抗PD-1结合α受体偏向型白介素2融合蛋白,其作用机制不仅能阻断PD-1通路,还能激活肿瘤微环境内的T细胞,解决了传统白介素2治疗窗窄、毒性高、半衰期短的问题,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肿瘤免疫基石药物。临床开发方面,国内已进入注册临床阶段,已启动一线黏膜型和肢端型黑色素瘤头对头K药的注册临床,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后线肺鳞癌单药注册临床及三线MSS结直肠癌注册临床,同时针对一线的EDR研究及其他适应症拓展的EDR研究、篮子实验也在进行中;海外临床爬坡接近尾声,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启动注册临床。核心适应症竞争数据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鳞癌单药MPFS达9.3个月(当前最佳数据),非鳞癌3mg剂量组MPFS为5.6个月;结直肠癌三线单药总生存期达16.1个月(1mg剂量组17.5个月,无肝转移患者近17个月),远超当前标准疗法(未突破一年);黑色素瘤三线患者PFS约6个月,总生存期13 - 19个月,较K药及K药+LAG - 3疗法提升3 - 4倍。

ADC平台与产品:公司目前拥有三大ADC平台:首个平台Citek e与赛诺菲合作搭建,用于快速推进临床管线,以该平台上市的产品包括343、3001等;第二个平台为自主创建的拓扑异构酶平台(Follow TX),目前有约10款产品处于临床开发中;第三个平台为双载荷平台,结合MMVE类毒素与新型拓扑异构酶毒素,代表产品包括3020/can5双载荷ADC及未公布靶点的3028。重点产品Claudin 18.2 ADC在胃癌领域,海外已启动三期临床(国内仅信达生物及康诺亚+阿斯利康的CMG901进入该阶段);胰腺癌领域,国内三期临床已启动(国内最快),海外处于临床一期;6mg目标剂量组ORR达36.7%,中位PFS为6.8个月,为潜在同类最佳数据。早期癌种也有初步积极数据。

其他肿瘤管线布局:IO和ADC外,公司还布局了其他肿瘤管线。PD - 1白介素12双抗即将进入IND阶段;TCE品种方面,已进入临床阶段的3003针对血液瘤(靶点为C3、BCMA、GPRC5D),有望成为潜在同类最佳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C73 Claudin 18.2已进入临床一期阶段,C73/16双抗TCE未来将进入IND阶段。

5、慢病领域布局与产品潜力

核心慢病产品:在慢病领域,公司已布局多款核心产品并推进商业化进程。全球首款上市的GLP-1 GCGR双靶点减肥药玛氏多泰,预计2025年下半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亿人民币。国内唯一纳入医保的国产PCSK9抑制剂托来昔单抗已上市;替妥油单抗作为填补国内角膜及眼病治疗空白的IGFRR单抗,亦已进入商业化阶段;银屑病治疗领域,给药间隔更长、安全性更佳的L23P19单抗(皮康皮外单抗)等产品,均于2025年开始实现商业化,助力公司除肿瘤领域外的慢病第二成长曲线。

在研慢病管线:2025年公司慢病领域在研管线推进顺利。核心产品IPS363糖尿病适应症处于NDA阶段,计划于2025年底公布头对头司美格鲁肽的注册三期结果;降尿酸领域,XOI抑制剂128计划于2025年读出中国人的二期临床数据;自免类产品方面,23P19单抗、针对干燥综合症的CD40单抗、特应性皮炎的OX40单抗及哮喘的TSLP双抗等,均处于临床开发过程中,部分产品计划于2025年上市。此外,口服GLP-1小分子药物3032已获得IND批件并快速推进临床;GLP-1/GIP/GCG三靶点、GLP-1+PCSK9四靶点产品预计2025年底前进入临床阶段。

减肥赛道市场空间:减肥领域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国内市场规模达千亿人民币,海外达千亿美金。公司在该赛道布局多款产品,其中玛氏多泰上市后定价适中,2毫克低剂量组月治疗费用约1300元,6毫克剂量组约3000元,价格低于替尔泊肽。口服GLP-1小分子药物全球尚无上市产品,其优势在于依从性好、副作用小、成本低。信达的口服GLP-1小分子3032已获IND批件并快速推进临床,竞品如礼来的同类产品已取得积极三期数据,诚意生物、硕迪生物等国内企业的产品处于临床一期阶段。

6、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收入与利润预期:2025 - 2027年,收入端预计复合增速超30%。利润端,2025年开始盈利,预计达小几亿;2026年提升至20多亿;2027年进一步增长至30多亿。该利润预测仅基于商业化产品销售放量,未考虑产品对外授权收入及对利润的贡献。

市值目标与驱动因素:市值目标上,2025年底有望达2000亿人民币;2026年海外注册临床开启落地后,目标市值超3000亿。驱动因素方面,现有已上市品种预计2027年销售收入约200亿,按3倍PS估值贡献600亿市值;未来3 - 4年预计上市的产品(如IBI 363、18.2 ADC、XOI产品等)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达100亿,按3倍PS估值贡献300亿市值;海外产品中,PD - 1白介二预计销售峰值100亿美金,18.2 ADC预计海外销售30亿美金,两者销售峰值合计130亿美金,按10%销售分成及15倍PE折现,贡献1000多亿市值。综合来看,2025年底目标市值突破2000亿,2026年随PD - 1白介二与MNC合作、更多海外适应症开发及其他3个海外注册临床产品推进,市值有望达3000亿。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