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内医疗设备行业趋势与政策
25年上半年采购数据:2025年6月国内医疗设备单月采购规模同比增长25%,保持旺盛水平;上半年累计采购规模同比增长41%。分产品看,6月CT采购规模同比增长20%,MR同比增长32%,DR同比增长47%;上半年累计CT同比增长48%,MR同比增长43%,DR同比增长77%,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
设备更新政策落地:2024年四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提升高端设备配置至中高收入国家水平。2024年各省市发布了规模较大的医疗设备更新采购计划,但截至2024年底,实际招投标落地比例较低。2025年,2024年未落地项目陆续推进,叠加2025年新批更新项目,有望为医疗设备市场带来显著增量。
资金端改善迹象:此前地方财政资金紧张使医院设备采购压力大,2025年以来有好转迹象。2025年一季度,用于支持医院新改扩建和设备采购的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增长较快。国家提出一次性增加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形债务,加大化债力度化解债务危机。2025年5月20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提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快享机制,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当前招投标端和资金端均呈良好趋势。
2、联影医疗业务表现与收入结构
历史业绩与激励目标:联影医疗自2018 - 2024年业绩增长显著。2018年,公司收入24.2亿元,归母净利润 - 1.3亿元;2023年,收入超百亿元,归母净利润近20亿元。2024年,公司收入103亿元,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因设备更新政策执行节奏问题,国内医疗设备市场阶段性承压。20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14.78亿元,同比增长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1.87%;扣非净利润3.79亿元。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目标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
主营业务构成:2024年联影医疗主营业务收入由医学影像诊疗设备、放疗设备及服务收入构成。核心产品线收入为:CT收入30.48亿元,MR收入31.92亿元,MI收入12.99亿元,XR收入5.87亿元,IT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18.05%)。服务收入13.56亿元,同比增长26.8%,占总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16%,较上年增长30.79个百分点。服务业务毛利率为63.43%,同比提升1.17个百分点。随着全球装机规模效应及服务生态成熟,服务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内业务增长动力:2024年联影医疗国内收入76.64亿元,凭借差异化竞争策略实现结构性突破,业务新增市场份额同比增长超3个百分点,其中高端产品贡献近5个百分点的结构性增长。核心高端产品呈梯度突破态势:超高端CT(265排以上)市占率跨越20%分水岭;3.0T、5.0T核磁共振维持较强市场优势;放疗设备市占率以8个百分点的增幅实现高端放疗市场位次突破,标志着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装备的实质性进展。
3、联影医疗市场份额与国际化
国内各产品市占率:从销售数量计算的国内市场份额看,联影医疗各核心影像设备市占率及排名显著提升。CT产品2019年中国市占率12.3%,2023年升至29.6%,排名第一;MR产品2019年市占率10.9%,2023年升至24.5%,排名第三;DR产品2020年市占率6.7%,2023年升至11.5%,排名第二。此外,MI、XR产品市占率排名第一,RAT产品2023年市占率排名第三。
海外业务进展:联影医疗国际化战略逐步兑现,欧美市场形成突破。2024年海外收入22.66亿元,同比增长35.07%,占总收入比例超20%。公司已组建700多人海外营销团队和超1000名服务工程师,营销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超85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城市。北美市场中,全线影像设备覆盖美国超70%州级行政区;欧洲市场高端产品取得战略突破。
4、联影医疗研发与产品竞争力
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联影医疗自设立以来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22.6亿元,占整体营业收入近22%,较2023年同比提升5.14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年末,累计专利申请突破9300项,发明专利占比超80%。产品累计上市超140款,49款获FDA 510K许可、46款获CE认证,UMI Jupiter 5T是全球唯一同时具备NMPA、FDA及CE许可的全身人体临床超高场磁共振。
产品性能与性价比: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竞争中,国际三巨头新设备发布速度放缓,联影快速突破技术壁垒,在CT、MR领域从低端向中端市场渗透并推新品,快速追赶对手获市场份额。联影高端产品性能不输GPS,部分参数超越外资。如UMR880相比同类产品孔径更大、场强和切换率更高,有覆盖多部位的射频接收线圈;UCT780、UCT960+等CT产品临床优势明显,可提高小病灶检出能力、降低运动伪影、提升心血管图像分辨率,结合重建算法迭代实现低剂量扫描。联影CT、MR系列产品性价比高于国际竞争者,各级医院、研究所等采购数据显示其售价性价比更高。
成本优化与毛利率:联影通过规模化生产优化成本结构,设备产量从2019年的1622台增至2023年的3682台,规模效应使固定成本摊薄、人工效率提高。2021 - 2023年,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人工占比优化,制造费用占比从10%以上降至8.5%。毛利率方面,主营业务毛利率逐步提升,2023年达48.99%;设备销售毛利率从2019年的41.79%提至2023年的47.08%。2024年,整体毛利率达48.57%,同比提升1.47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增长;售后服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17个百分点至63.43%,支撑整体盈利。对比海外巨头,其毛利率因竞争加剧下降,联影凭借国内生产红利和产品结构优化已全面赶超。参考迈瑞医疗发展历程,联影后续随着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工艺改进、规模效应及AI工具应用、服务占比提升,长期毛利及净利仍有提升空间。
5、联影医疗供应链安全
核心零部件自研:在核心零部件自研方面,公司从技术创新入手,提升自研自产比例或寻求国产替代。截至2025年年初,MR领域已实现超导磁体梯度等全面自主可控,核心零部件100%自研,技术达国际领跑水平。CT领域全面掌控球管等技术,高压发生器实现42 - 100千瓦配置自主研发;低能量球管已量产,高端球管样管完成且性能优。MI领域实现Pad探测器等完全自研,掌握探测器芯片等技术,全球领先。放疗领域形成全链条自主可控方案。DXR领域构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R技术体系;IXR领域依托自研核心构件,形成系统化解决方案,提升竞争力并构建韧性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措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分散化采购降低供应商依赖,核心部件与两家以上供应商合作,制定管理流程,建立合格供应商清单并定期调整。同时,构建全链国产化生态,覆盖多层级,完成多类材料国产替代,开发国产供应商,突破精密部件国产化瓶颈。通过技术赋能和生态共建,实现产业创新集群,推动数十家生态企业上市,带动产业链发展,供应链安全性强。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