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路演时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注册路演时代
已有账号?马上登陆
中金公司 2025人形机器人大时代17:因时机器人灵巧手销量缘何超预期?
发布来源: 路演时代 时间: 2025-07-08 15:09:38 0

1、2025年上半年销量表现及超预期原因

销量完成情况:2024年底预测2024年灵巧手销量约2000台,基于此预测2025年销量翻倍,目标为3000 - 4000台。2025年上半年实际销量超4000台,半年基本完成全年任务。

超预期驱动因素:2025年全年4000台的预测目标制定较保守,因2024年底虽判断机器人行业较热,但未看到下游明确的真实商业化场景。2025年上半年销量超预期,核心原因有:政策支持;春节期间春晚活动使机器人进入大众视野,提升认知度;国内外C端机器人销量增长迅速,带动上游核心零部件需求增长。

2、融资进展与资金用途

融资进展:公司历史融资及当前进展方面,2024年9月底完成第二轮融资,金额超原规划且实现超募,有机构未获得份额。2025年上半年完成第三轮融资,为非公开形式,仅针对上一轮未获份额的机构。公司已于2024年实现整体盈利。

资金用途:融资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综合运营,包括人员扩张、产能扩充及研发端人才储备。人员方面,2024年公司员工180多人,2025年已接近250人且仍在扩张。产能扩充自2024年底启动,2025年北京服装中心、苏州工厂(加工中心)扩大面积。此外,资金还用于研发端人才储备。

3、下游需求结构与客户分析

需求结构变化:对比2024年整体销量与2025年上半年4000支销量,下游需求主要增量来自机器人本体领域。其需求增长源于C端需求发展,以及2025年各地布置蔬菜中心等政策推动。

客户类型与合作模式:市场分为前端和后端市场。前端指直接供货给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贴牌;后端指客户购本体后自行组装手部。当前前端市场占比更高,主要客户为机器人本体厂商,产品以带手方案出货。主要需求来自头部机器人企业,其出货增速高。产品为标准品,从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可见。但因产业链不成熟,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较大出货压力。

4、其他业务增长与核心零部件策略

电缸与夹爪业务增长:2025年上半年,4伏电缸及工业类夹爪业务需求表现突出,电缸与夹爪增速均超100%。其中,夹爪销量较2024年翻倍。从下游结构看,2025年机器人领域在电缸收入下游行业中的占比相比往年有显著提升。当前核心产品聚焦于微型伺服电缸,此前已缩减产品类型,仅保留两款微型伺服电缸作为核心产品。

核心零部件自研策略:微型伺服电缸作为机器人核心运动执行部件,其核心元器件(包括空心杯电机、丝杠(含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梯形丝杠)、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减速箱等)均由自身自研自产。自研自产策略的形成既有历史因素,也与早期技术壁垒探索有关。目前核心供应链仍以自身生产能力为主,因此整体成本不存在线性下降情况。外部方面,自2016年以来,微型化电机、丝杠技术发展迅速,带动了上游产业链技术及产品水平提升,但当前外部技术尚未达到自身要求,且自研自产的成本优势较高。虽持续接触外部供应商,但受多种因素影响,2025年上半年仍以自产为主,未明确导入第三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5、灵巧手技术路线与研发计划

技术路线对比:关于灵巧手设计路线,行业存在“匕首一体”方案,其历史近20年,比连杆方案长。该方案需将驱动运动组件的线性关节挪到手臂内部,控制端更远,采用通信方式连接,存在通信问题。且需本体端配合,要客户端牺牲手臂端部分性能。以特斯拉为例,其近期采用此方案遇到瓶颈。公司以连杆方案为主,持续对“匕首一体”方案进行测试和技术探索,认为该方案虽有可能性,但需联合行业共同尝试。

新品研发计划:2025年7月公司将发布一款灵巧手新品,下半年计划共发布两款。新品开发基于客户端非标准需求,提炼共性问题形成标准解决方案。公司希望新品为下游客户带来惊喜,助力商业场景落地。

6、技术领先优势与竞争壁垒

技术优势维度:公司的技术优势体现在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可靠性,以及在性能、产品稳定性、批量制造一致性等方面的长期比较优势。技术手段覆盖性能优化、成本控制、稳定性提升及批量制造一致性保障等多个综合方面,这些均是公司长期以来在行业中的领先领域。

竞争壁垒构建:公司的竞争壁垒主要由先发优势及产能交付能力构成。先发优势方面,公司2016年布局相关领域,2020年推出中国首款商业化灵巧手;产能交付方面,具备4000台批量出货能力,且产品在性能、稳定性、一致性及交付能力上表现突出,这些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壁垒。

7、财务数据与海外业务表现

财务表现:当前毛利率持续超60%,零销售均价超2万,临场手价格2.2 - 3万,毛利达60%。高毛利得益于成本优化与核心元器件可控。成本优化上,销量上升降低成本,电钢年出货几万台摊薄销售成本。核心元器件为自研产品,可控性强。因当前机器人或零销售行业规模未达较大量级,上游电机、磁钢难批量化低成本供应,自研成本更低,若外部供应成本低于自研,会选择外部供应。

海外业务进展:2023年启动海外业务,2024年增长20倍。2025年海外需求良好,5月相关人员赴美国拜访重点客户、参加重要行业展览和会议,服务海外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海外是重要下游市场。

8、行业前景与长期发展逻辑

行业发展趋势:长期来看,机器人行业具有显著市场空间,前景被坚定看好。但作为高科技行业,其发展需耐心与时间,当前仍面临诸多技术突破问题。例如,大语言模型和机器人硬件运动性能虽已达较高水平,但实现机器人在具体场景的执行能力,仍需解决软硬件协同问题,需行业共同努力。从市场热度看,行业呈波浪式发展,2024年热度较高,2025年热度进一步升高,但难以持续维持高热度,需理性看待波动,避免因短期表现误判长期前景。实际上,机器人两三年内的显著突破已带来很大惊喜。

公司发展策略:公司对机器人行业保持冷静前瞻布局,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降低行业波动影响。2020年推出零巧手时,同步推动电缸进入工业、医疗环境,解决智能制造问题。机器人行业带动上游零部件技术提升,如过去国内难以突破的微型化行星滚柱丝杠、微型电机技术,因机器人需求得以发展。这些技术不仅服务于机器人行业,还反哺其他领域,如助力新能源设备智能化控制、推动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因此,机器人业务收入的波动对公司整体业务影响有限。

Q&A

Q:目前新一轮融资的主要资金投向哪些方面?是否侧重人员招聘或产能储备?

A: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综合运营,包括人员增长、产能扩充及研发端人才储备。

Q:当前配套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更倾向于前端市场还是后端市场?

A:前端市场指直接向人形集成本体厂商供应手部组件并由其贴牌销售;后端市场指下游客户采购无人形机器人本体后自行组装手部组件。当前配套人形机器人需求中,前端市场占比更高,主要客户为本体厂商,采用带手部组件的整体方案直接出货。

Q:目前需求量较大的人形机器人厂商的下游客户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灵巧手与这些厂商搭配销售的时间周期如何?产品是采用非标化方式还是已成为标准品?

A:灵巧手目前为标准品。下游增量主要来自头部机器人企业客户,其占比高且出货增速较快。由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尚不成熟,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上半年短期内的高增长导致行业压力较大。

Q:4伏电钢与工业类夹爪今年的需求情况如何?

A:电商和夹爪上半年增速均达100%,但并非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为电钢和菱销售微型支付电钢,其中甲转产品今年销量较去年翻倍,电钢上半年业务增长显著。公司未细分电钢和拆零销售的下游数据,按收入统计的下游行业中,今年机器人领域收入占比同比显著提升。

Q:近一两年,公司小电机及行星滚柱丝杠等产品从硬件加工角度看,是否面临成本非线性下降?

A:公司因自研自产核心元器件,且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目前未出现成本非线性下降的情况。外部方面,微型电机丝杠技术近年发展迅速,带动上游产业链技术与产品水平提升,公司正接触了解相关进展;若外部技术达标且成本低于自产,则对公司构成利好。

Q:近半年内是否已明确导入第三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A:公司自研自产核心零部件源于历史原因及早期技术壁垒探索,当前核心供应链仍以自产为主。虽持续接触第三方供应商,但受多因素影响,近半年内尚未明确导入第三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Q:未来1-2年灵巧手业务的发展展望如何?

A:当前灵巧手业务市占率仍保持行业领先,该产品在公司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将持续保持技术、先发及资源优势。本月将发布一款新品,下半年计划发布两款新品,新品开发策略基于客户端非标准需求,提取共性痛点并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预计新品将助力下游客户加速商业场景落地。

Q:当前是否倾向于探索灵巧手设计前移路线,还是更侧重开发即插即用的灵巧手?

A:行业内匕首一体方案历史悠久,应用近20年且早于连杆方案。近期观察到特斯拉采用该方案在灵巧手开发中遇到较大瓶颈。公司持续在后端开展相关测试与技术探索。该方案需行业共识支持,即需客户接受牺牲本体端部分性能。具体涉及将驱动运动组件移至手臂内,导致控制端距离增加,目前主要通过建省方式解决但仍存在问题。方案具备可行性,但需联合行业共同探索。

Q:针对当前市场对灵巧手自由度与成本平衡的需求,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有哪些新思路和计划?

A:自由度与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平衡需基于具体场景需求,根据场景所需的自由度及可接受的成本进行适配。

Q:针对当前市场对灵巧手自由度与成本平衡的需求,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计划?

A:研发端已有相关计划,但具体研发思路属于商业秘密不便透露,仅明确今年将推出高自由度产品。

Q:近期是否有计划推出新的灵巧手或微型4伏电钢产品系列?预计何时面向市场推出?

A:今年第一款新品将于上海WASD活动期间发布,第二款高自由度产品推出时间不会太久。

Q:一生机器人近期是否有计划推出新的灵巧手或微型伺服电缸产品系列?预计何时面向市场?

A:今年第一款新品将在上海WASD展会上发布,第二款高自由度产品也将在较短时间内推出。

Q:近期完成B轮第三轮融资,资金将如何具体分配至研发端产品迭代、市场拓展全球化等方面?如何看待公司财务表现的长期竞争力?

A:融资资金将用于增加多方面投入,包括产能布局及优秀前沿人才储备。融资不仅满足资金需求。公司2023年已实现盈利,2024年目标为保持盈利。

Q:面对客户对传感器集成定制化需求,公司的响应速度如何?当前销售较好的传感器方案是哪一类?

A:公司长期拥有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两类主要传感器方案。位置传感器主要解决位置精度与位置闭环问题,例如设备断电时可保持位置防止物品脱落损坏;力传感器用于控制执行过程中的力度,量程覆盖几十千克至十几牛,适用于抓取草莓、鸡蛋等场景。此外,公司去年推出集成触觉传感器,用于获取高灵敏度压力信息及接触面受力数据,本月即将发布的新产品将整合温度等数据。

Q:公司在人形、医疗、3C、新能源半导体等应用领域是否有重点发力方向?

A:公司当前重点发力三大板块:机器人板块;工业自动化板块;医疗板块。

Q:C端、工业、医疗领域中,灵巧手的具体应用场景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三个领域未来的需求变化及发展趋势?

A:作为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难以直接拆分灵巧手在各场景的具体应用,因完整解决方案需包含机器人本体以满足实际场景需求。数据采集类需求在C端、终端、中游的划分边界模糊,C端相关领域是通往未来泛化通用的重要路径,目前各地正推进布局。工业领域自初期便有较多下游终端客户及本体集成商尝试应用,需求规模大、付费能力较强且问题解决难度相对较低,整体更看好工业与C端相关领域的发展潜力。

Q:目前零销售的均价、成本、毛利率等财务数据如何?

A:零销售毛利率持续保持在60%以上,零销售均价约2万元以上。

Q:行业进入者增多是否会对临场手产品的毛利率产生影响?

A:公司能够保持高毛利率的原因包括:成本可实现持续优化,随着销量提升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核心元器件为自主研发生产,可控性强;电钢年出货量已达几万台,可进一步降低销售成本。

Q:当前收入占比中,零部件销售、电钢与夹爪各自的收入占比分别是多少?

A:具体数据不便透露,涉及信息较为细化。

Q:公司自研相比采购第三方产品,成本大概能下降多少?

A: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坚持自研路线。当前机器人或零销售行业整体规模较小,上游电机、磁钢等零部件难以实现批量低成本供应,因此自研成本更低。公司保持开放态度,若外部供应成本低于自研成本,将选择外部采购。

Q:公司相对于同行其他厂商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A:公司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先发优势,自2016年成立起即布局相关领域,2020年推出中国首款商业化零销售产品;二是技术优势,产品已迭代至第五代,系列丰富;三是产能与交付能力,批量出货的产品性能水平高,具备稳定的产能与批量出货交付能力,且产品可靠性与一致性突出。

Q:公司第三轮投后估值大概是多少?

A:该信息为非公开内容,不便透露。

Q:公司林小手业务是否已拓展至海外市场?

A:公司林小手业务已拓展至海外市场,自2023年起开展海外业务,去年海外业务实现二十几倍增长。今年海外业务情况良好,包括5月赴美国拜访重点客户、参加行业展览及会议,服务对象涵盖多家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海外是重要下游市场。

Q:公司传统销售方案以连杆还是健身为主?如何看待其他上市公司向客户送样健身方案的情况?

A:公司当前货架产品仍以连杆方案为主。健身方案方面,自去年起已启动市场布局,研发端反馈当前测试效果良好,后续正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Q:人形机器人客户技术方案洽谈的订货周期及付款情况如何?

A:人形机器人客户订货周期按公司产品货期执行,标准量订货周期为7-15天;行业整体付款情况良好。

Q:如何看待机器人行业下游需求变化及进展可能不及预期的担忧?公司如何评估下游行业波动对自身业务的影响?

A:从长期看,机器人行业具有巨大市场空间,公司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作为高科技行业,其发展需足够耐心与时间,当前仍面临软硬件协同等多项技术挑战,需行业合力解决。行业发展呈波浪式特征,虽去年热度较高且今年热度进一步上升,但难以持续高位,需理性看待短期波动。公司自20年推出零巧手并同步推广电钢以来,已前瞻性布局,通过拓展工业、医疗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并利用机器人发展带动的上游零部件技术提升反哺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由于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波动对整体业务影响有限,且公司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下游行业波动对公司整体业务影响较小。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