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银行板块中报业绩展望
中报整体趋势判断:当前中报显示,银行股业绩全面稳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季度业绩下滑的大型银行(含国有大行及股份行),中报降幅将小幅度收敛;另一类是一季度增长良好的优质城商行,中报增速保持稳定。业绩稳定核心源于净息差边际压力放缓,支撑利息净收入对总营收的贡献。利息收入占银行营收的60%-80%,是核心支撑。
净息差边际变化分析:2024 - 2025年支撑银行业绩的核心因素不同。2024年债券市场牛市,带来高弹性投资收益和非利息收入增长,小银行受益更大;2025年市场低估银行业净息差降幅收窄压力的缓解,推动中小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2025年一季度,许多城商行、区域银行利息净收入高增十几个百分点,支撑总营收。二季度虽5月不对称降息(贷款端10BP,存款端15 - 25BP),但负债成本持续下行。过去两三年多次下调存款利率,使银行负债成本和存款成本的存量付息率随到期重定价加速下降,是息差改善主因。不同银行息差表现有差异:大型银行一季度息差创历史新低,二季度随负债付息率下降,息差环比或稳定或微降,基本触底;城商行/区域银行一季度息差较稳定,上半年息差与2024年相比预计微降,降幅与一季度一致,边际稳定。
资产质量与利润增速:银行资产质量整体稳定。银行贷款以对公业务为主,在过去两年化债政策下,政府类信贷资产质量稳定,无风险暴露;零售风险自去年上升,虽今年拐点未现,但银行自去年下半年收紧风控,部分区域银行不良净生成率环比回落。此外,地产风险前四年已充分暴露,支撑资产质量稳定。利润增速方面,优质城商行中报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大型银行一季度受息差拖累(房贷降息、LPR调整等),二季度息差下行压力放缓,利息净收入和总营收增速降幅环比收敛,但中报转正困难。不过,全年来看,大型银行利润有望转正,因基数降低和负债成本下降使营收下滑压力逐季缓解。拨备覆盖率或小幅回落,但高拨备银行可压低拨备释放利润,不构成基本面扰动。
2、银行股估值逻辑与推荐标的
估值核心逻辑判断:银行股的逻辑演绎比估值目标更重要。长期以来,银行板块因估值低估且基本面复杂,市场未形成一致的估值范式。从逻辑演绎看,自23、24年连续确立城投、地产、资本等重大风险底线,到2025年息差压力放缓,银行盈利稳定的逻辑持续巩固,叠加资产荒的宏观环境未变,核心投资逻辑稳固,估值修复仍处于抬升进程中。
类债资产(大型银行)估值:以国有大行、部分股份行为代表的无明显增速类债资产,定价核心为股息率与国债利差。当前A股大型银行股息率约4%,部分投资者担忧其吸引力,但此类资产本质是资产荒压力下的配置选择。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1.6%低位,银行股价上涨需股息率与国债利差收敛,前提是市场认可其盈利稳定性。对比来看,长江电力作为盈利稳定性被充分认可的资产,股息率为3.1%,而大行股息率4%左右,反映市场对其盈利稳定性仍有分歧。目前监管政策对银行重大风险兜底明确,2025年起负债成本下行效果显现,息差努力寻底,银行盈利稳定性或持续确认,推动股息率与国债利差收敛,进而拔高估值。港股大行更具优势,其股息率达5%-5.5%,较A股高1个百分点以上,且通过港股通配置可免红利税(持有一年以上),对险资等绝对收益机构更具吸引力。
高ROE城商行估值:以杭州银行、成都银行为代表的优质城商行,具备稳定业绩增速和高ROE(2025年16 - 17%,未来三年14 - 16%),其定价核心非股息率。当前静态PB刚站上1倍,动态PB不足1倍,与15%左右的ROE严重不匹配。对比食品饮料、家电等稳定行业(平均ROE约12%对应PB2倍),此类城商行估值显著低估。其ROE可持续性源于多方面:经济大省挑大梁导向下,核心城商行信贷增速(2025年10 - 15%)高于全省及全国(全国约7%),规模扩张支撑营收利润增长;业务以城建、政府、广义国央企等优质客群为主,资产质量安全,可减少信用减值计提;叠加拨备覆盖率高于同业,少计减值可释放利润,进一步支撑ROE。因此,此类城商行估值修复具备坚实基本面基础,当前1倍PB水平与ROE匹配性低,未来修复空间显著。
重点推荐标的:重点推荐两类标的:一是红利逻辑下的港股大行(高股息率、免税优势)及招商银行;二是高ROE优质城商行,包括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齐鲁银行。
温馨提示:内容源于第三方以及公开平台,仅供用户参考,恕本平台对内容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责任。如有异议可与平台联系处理。